從蘇州河畔到佘山腳下,華東政法大學是新中國創辦的第一批高等政法院校。1952年6月,經華東軍政委員會批準,圣約翰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東吳大學、廈門大學、滬江大學、安徽大學、上海學院、震旦大學等9所院校的法律系、政治系和社會系合并,在圣約翰大學舊址成立華東政法學院。1958年,學校并入上海社會科學院;1963年再次籌建,次年招生;1966年停止招生,1972年被撤銷;1979年3月,經國務院批準,第二次復校。2003年,松江校區建設啟用。2007年3月,經教育部批準,學校更名為華東政法大學。
多年來,華政人遵循“篤行致知,明德崇法”的校訓,發揚“逆境中崛起,憂患中奮進,輝煌中卓越”的精神,已把學校建設成為一所以法學學科為主,兼有經濟學、管理學、文學、工學等學科的辦學特色鮮明的多科性大學,被譽為“法學教育的東方明珠”。
學校是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現有松江、長寧、普陀三個校區,占地面積68.4萬余平方米;設有25個本科專業、20個學院(部)、180余個科研機構;教職工1400余人,高級職稱占比57%,在校生18000余人。學校自1981年起創辦研究生教育,我校擁有法學、公共管理學、紀檢監察學等3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擁有法律博士專業學位授予點,擁有法學、公共管理學、紀檢監察學、應用經濟學、社會學、政治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區域國別學等10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點(含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擁有法律、公共管理、金融、社會工作、翻譯、新聞與傳播、會計、知識產權、稅務、國際商務、國際事務等11個碩士專業學位授予點(含博士專業學位授予點)。學校是教育部首批涉外法治人才協同培養創新基地(培育)、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上海市卓越法律人才培養基地、卓越新聞傳播人才教育培養基地。
學校國際交流與合作日益深入,截至2024年12月,先后與48個國家和地區的214所高校、機構及聯合國訓練研究所、亞太空間合作組織等在內的9個國際性、區域性組織簽訂協議。面向未來,學校將弘揚“以教學為中心、以教師為第一、以學生為根本”的辦學傳統,秉持“開門辦學、開放辦學、創新辦學”的發展理念,強化“教學立校、學術興校、人才強校”的發展模式,構筑“法科一流、多科融合”的發展格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發掘新質生產力,推進高質量發展,努力把華東政法大學建設成為中國特色、世界一流政法大學,努力為國家發展、人民幸福、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學校現任黨委書記郭為祿教授、校長葉青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