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立龍門最高處,始知身世與天平”。蘇州科技大學天平學院是經教育部批準的、本科層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學制四年,地處古城蘇州的西部----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內。學院1999年籌建、2000年9月開始招生,2005年按照教育部〔2003〕第8號和江蘇省教育廳〔2005〕第40號文件精神,改設為獨立學院,是江蘇省內成立較早的獨立學院之一。母體學校----蘇州科技大學由原蘇州城市建設環境保護學院和蘇州鐵道師范學院于2001年9月合并組建而成,是一所以工為主,工、理、文、管、藝協調發展,中央與地方共建、以江蘇省管理為主的普通高等院校。
目前,學院設有黨委辦公室、院長辦公室、人事處、財務處、教務處、學生處、招生就業處、總務處、團委、網絡信息中心等行政機構;設有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土木工程學院、智能制造學院、管理學院、語言文化學院、藝術學院、公共教學部。學院現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8700余人,面向全國18個省、市、自治區招生,設有風景園林、環境工程、土木工程、財務管理、漢語言文學、環境設計、英語等29個專業(方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酒店管理、財務管理、商務英語等5個專轉本專業,形成了以工為主,工、理、文、管、藝等多學科協調發展、特色鮮明的專業格局。此外,2020年我院實施現代職教體系貫通培養項目7項,包括與蘇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聯合培養的電子信息工程(3+4)專業、與蘇州健雄職業技術學院聯合培養的酒店管理(3+2)專業、與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聯合培養的風景園林(4+0)專業,與蘇州市職業大學聯合培養的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4+0)專業等。2019年,我院獲批物流管理、日語、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3個省一流(特色)專業建設點。
學院辦學條件優良,校園環境幽雅,基礎設施齊全。學院不僅在蘇州市長江路55號(原長江路8號)擁有獨立校園,建有現代化的教學大樓和實驗大樓、多媒體教室、圖書館、標準的田徑運動場和足球場等教育教學設施和配套的生活設施;還共享舉辦高?!K州科技大學江楓校區和石湖校區先進的教學資源。學院圖書館藏中文圖書達85萬多冊,生均圖書106冊;電子資源豐富,自有數據庫12個,共享母體學校中外文數據庫54個。
學院依托母體學校蘇州科技大學的優質師資資源,建立了一支專兼職相結合的師資隊伍。自有專任教師中,8人入選江蘇省“青藍工程”優秀青年骨干教師培養對象,3人獲市級“優秀教育工作者”稱號,2人獲得“蘇州市青年五四獎章”。共享的母體學校教師隊伍中,多位教師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先進工作者、國家級和省部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以及“江蘇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等獎項或榮譽稱號。
學院堅持以教學為中心,加強教學基本建設,重視青年教師的培養。在2016年首屆全國高等院校英語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中,我院教師榮獲一等獎和最佳教態獎。在2016年第二屆“外教社杯”省高校外語教師翻譯(口譯)大賽中,一位教師榮獲二等獎;2017-2019年,在江蘇省高等學校微課教學比賽(本科組)中,我院參賽教師榮獲一等獎2名,二等獎1名,三等獎7名。
學院鼓勵和支持教師開展科研與教研工作。近年來,學院下撥專項經費深入開展專業(課程)建設、教研教改項目及科研項目立項工作,先后有17項專業建設項目、58項課程建設項目、4項教材建設項目、71項高等教育研究與改革項目獲得校內立項支持。近年來我院教師在省、市級科研項目申報工作中取得顯著成果:獲得江蘇省高校自然科學研究面上項目立項13項,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立項項目52項,江蘇省社科應用研究精品工程課題立項1項,蘇州市社科規劃課題(應用對策類)項目立項10項,蘇州市科技局重點產業技術創新前瞻性應用研究項目立項1項,蘇州市科協軟科學課題立項1項,蘇州市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立項1項,院科研基金項目立項23項。同時在科研獲獎方面獲得江蘇省教育教學與研究成果獎(研究類)1項,蘇州市第十四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1項。
學院以素質教育為主線,學生就業為導向,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標,強化日常管理,嚴把教學質量,突出實踐應用,助力全面發展。學生教育管理“嚴”字當頭,依規治校,狠抓學風考風,全面推行“低年級早晚自習”“無手機課堂”“提前十分鐘進課堂”等制度,助推學生良好學習習慣養成。創新學生工作路徑,建設“大學生護校隊”“大學生黨員志愿服務中心”“大學生自主管理與發展委員會”等品牌化育人載體,著力培養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能力。建立了學校、二級學院、班級、宿舍“四級”心理健康預警防控體系,構建了教育教學、實踐活動、咨詢服務、預防干預、平臺保障“五位一體”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不斷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受挫能力和情緒調節能力,引導學生健康成長。
在學科競賽方面,我院學生在國際、國家及省市舉行的比賽中成績驕人。近三年獲得各級各類學科競賽獎項共有177項,合計318人次,其中,國際賽獲獎7項,國家賽獲獎38項,華東賽區獲獎2項,江蘇省競賽獲獎130項,涌現出一批思想品德高尚、基礎理論扎實、實踐能力較強、國際視野寬廣的高素質應用創新型人才。其中2019年第九屆國際園林景觀規劃設計大賽中獲得團隊銅獎;2020年第十四屆全國大學生化工設計競賽中獲得團體二等獎;2018年“外研社杯”全國大學生演講比賽中獲得全國二等獎;2019年第六屆“學創杯”全國大學生創業綜合模擬大賽中獲得團體特等獎。在全國大學生“用友新道杯”沙盤模擬經營大賽--江蘇省決賽、“外研社杯”全國大學生英語挑戰賽江蘇賽區、江蘇省大學生土木工程結構創新競賽(模型展示比賽)等省市級競賽中多次獲獎。
學院積極創新校園文化載體建設,以學生會、社團聯、藝術團、科協、創協、新媒體中心等學生組織為抓手,整合校內外資源,打造“校園文化嘉年華”等品牌活動;與蘇州市運河社區、明基醫院、吳甸園幼兒園等四十余家單位建立了志愿服務基地,積極參與開展涵蓋環境保護、服務老人、關愛兒童、組織獻血、義務家教、文化傳承等內容的志愿服務活動。其中,在蘇州舉行的第53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16+1”中東歐國家領導會晤峰會等志愿服務活動受到了主辦方的好評。
學院積極組織學生參加校外藝術文化交流比賽活動,學生在各項賽事中屢獲佳績。其中,由我院藝術學院17名學生參與組成的蘇州科技大學合唱團獲得第九屆中國音樂金鐘獎合唱比賽金獎及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聲樂專場(專業組)一等獎;兩名學生書法藝術作品在江蘇省大學生藝術展演中獲一、二等獎;連續八年參加的“海峽兩岸大學生孫子兵法友誼辯論賽”,獲得了“御璽獎”“弘道杯”“優勝獎”“最佳辯手”等多項榮譽。
學院體育工作不斷深入開展,學院擁有跆拳道、羽毛球協會等體育類社團,并配備國家級裁判員資格的指導教師進行規范化、專業化指導。在競技賽事中,學院連續五年蟬聯母體學校運動會團體總分和田徑總分第一名;2016年蘇州市運動會(本科院校組)的比賽中,我院代表隊榮獲團體總分第三、金牌總數第三的好成績;我院學生參與組成的蘇州科技大學舞龍隊獲得第十二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
學院圍繞應用創新型本科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以學生就業為導向,大力開展學業指導、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就業指導工作。學院發揮地域優勢,通過全程化的就業指導、多層次的基地建設、高質量的校園招聘會等舉措,推動畢業生高質量就業,就業形勢喜人。辦學十多年來,學院為社會各界輸送了2萬多名畢業生,畢業生基礎能力扎實、創新能力強,受到了用人單位的肯定和好評。學院近三年平均年終就業率達96.9%,初次就業率和年終就業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協議就業率大幅度提高,大量畢業生被中億豐、金螳螂、江南嘉捷等大型企業錄用。
學院創造條件,服務學生考研。設置了考研專用教室,設立了考研獎學金。近年來先后有多名學生考入北京大學、東南大學、中山大學、同濟大學、悉尼大學、早稻田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等國內外知名大學。另外,母體學校擁有16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96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科(學科方向),6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點,覆蓋我院絕大部分專業,為學生提供了比較好的進一步深造的平臺。
學院學生國際交流依托母體學校開展,蘇州科技大學與美國、英國、德國、澳大利亞、日本、瑞典等國家和港澳臺地區70余所高校建立校際合作關系,所開展學生交流、教師互訪和科研合作項目,都能夠為我院師生所共享。特別是學院日語專業自創辦以來,即與日本櫻美林大學、奈良產業大學以及奈良大學、關西外國語大學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每年均有一定數量的學生到這些高校進行短期留學、交流。學院加大國際交流合作力度,在學分認可和經費配套方面給予充足支持,近年來共有近百名名學生參加境外文化交流學習等活動。
學院高度重視黨建工作,為學院各項事業發展提供堅強組織保障。多年來,學院黨建工作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不斷加強“學習型”“服務型”和“法治型”黨組織建設,創新工作方式和手段,黨建工作成效顯著。近年來,學院黨委獲得“省高校先進基層黨組織”等多項榮譽。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學院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按照“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五位一體”的總統布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堅持應用創新型人才培養的辦學定位,堅持走規范發展、轉型發展和特色發展之路,不斷探索獨立學院辦學的新思路和新舉措,為學院早日成為在全國獨立學院中有較大影響、在省內獨立學院中具有重要地位、蘇南地區應用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