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爾沁藝術職業學院是經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教育部備案組建的全區唯一一所綜合型高等藝術職業院校,以舉辦專科層次高等職業教育為主,兼顧中等職業教育職能。學院占地456畝,建筑面積8.02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3.84億元,教學設施設備總值2894.48萬元。在編教職工355人,專任教師239人,雙師型教師129人,正高級職稱6人,副高職稱72人,碩士120人,博士2人。學生規模4,191人。
學院現開設26個專業。藝術類專業涵蓋音樂、舞蹈、美術、播音與主持等四大藝術類專業,其中音樂教育、舞蹈教育、美術教育為國控專業。非藝術類專業有計算機應用技術、電子商務、空中乘務、高速鐵路客運服務、旅游管理、連鎖經營與管理、嬰幼兒托育服務與管理、網絡直播與運營、運動訓練等專業。
學院內設機構30個,其中黨政管理部門13個(組織部、宣傳部、統戰部、黨政辦公室、監督檢查室、計財處、人事處、教務處、學生工作處、發展規劃處、總務處、安全管理處、招生工作辦公室);教學部門10個(公共基礎教學部、馬克思主義教學部、音樂系、文化傳媒系、舞蹈系、美術系、國樂系、現代服務系、教育體育系、中專部);教輔部門5個(圖書館、文化藝術實踐中心、對外合作交流培訓中心、就業創業指導處、科研處);群團機構2個(工會、團委)
40余年辦學歷史進程中,幾代科藝人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精神,培養了大批技術技能型人才。學院以“立足當地,面向全區,特色專業輻射全國”為發展定位,構建藝術學科為特色、多元學科協調融合,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一核多元”辦學格局,秉承“崇德尚藝、篤志躬行”的校訓精神,立足于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發揮“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和國際交流合作”職能,不斷改革創新、突出辦學特色、強化辦學優勢、注重內涵發展,辦學規模不斷擴大,辦學層次和水平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科研、創作、展演實力顯著增強,為推動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作出了重要貢獻。
學院成立以來,建成音樂表演、舞蹈表演2個自治區級品牌專業、自治區重點建設專業,音樂表演專業科爾沁蒙古族民歌演唱方向被文化部、教育部、國家民委評為首批“全國職業院校民族文化傳承與創新示范專業點”,藝術設計專業被教育部列入提升服務產業發展能力項目,建成科爾沁蒙古族長短調、蒙古舞、古箏新箏、視唱練耳、鋼琴、四胡6門自治區級精品課程。培養科爾沁蒙古族長短調、蒙古舞、聲樂專業、音樂理論課程、思政理論課程、民間舞、非線性編輯等自治區級優秀教學團隊7個,自治區級教學名師、教壇新秀11人,自治區“新世紀321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選1人、第三層次人選5人,并聘請齊·寶力高、烏蘭托嘎、李樹榕等20余位知名專家學者為客座教授。建立“版畫、雕塑、創意設計、傳統專業手工藝制作”實訓基地,馬頭琴、揚琴、蒙古四胡、蒙古箏等民族樂器生產與研發基地及以遼河劇院為主的聲、器、舞、美展演實訓基地,藝術大師工作室4個,安代、古箏新箏、科爾沁長調、課程思政等研究中心4個。學院有“抗弦變耐用揚琴”等專利10項,近五年累計承擔自治區級以上科研課題(項目)39項,發表各類期刊論文200余篇,出版論著書籍50余部。成立中國—上合組織技術轉移中心國際交流與合作部通遼辦事處,建成自治區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自治區東部烏蘭牧騎培訓基地,加入吉林西部+校地協同創新聯盟,與西安華仕科技集團共建蒙東智慧考試產業園,與市委辦局、企業掛牌成立職業技能培訓基地18個,年培訓1.5萬人次以上。學院與北京楊思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廣慧金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開展校企合作,開放辦學樹起新的里程碑。
近兩年,學院師生在區內外技能比賽、藝術交流及展演活動中取得優異成績。馬克思主義教學部教師獲第三屆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展示活動一等獎;學院連續舉辦全區高等職業院校學生技能大賽聲樂、器樂賽項并蟬聯一等獎;音樂表演專業師生獲世界級、國家級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聲樂、器樂表演賽項比賽團體二等獎;舞蹈表演專業師生獲第十四屆新加坡國際舞蹈節專業組編舞金獎,代表自治區在第十四屆全國冬季運動會開幕式中精彩亮相。
40余年的實踐探索,科爾沁藝術職業學院執著前行、步履鏗鏘。面向未來,學院將迎著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東風,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秉承“質量為本,人才強校,彰顯特色,開放包容”的辦學理念,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促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斷增強核心競爭力和綜合辦學實力,奮力譜寫高水平高職院校建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