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學校”)是一所由眉山市人民政府舉辦的全日制公辦高職院校,是全國和四川省鄉村振興人才培養優質校、四川省示范性高職院校、四川省高水平高職學校培育單位和高水平專業群建設單位。學校地處東坡故里—千載詩書城四川省眉山市,距省會成都60公里,距雙流國際機場、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均50公里,成眉間動車公交化運營,區位優越、交通便捷;學校坐落于岷江之濱、眉山岷江二橋橋頭,校區依山傍水、周圍公園環繞,校園環境幽美、功能齊備,是莘莘學子篤學精業的理想之地。
學校由眉山師范學校和眉山農業學校兩所優質中專合并而成。眉山師范學校前身是創建于1927年的眉山國民師范學校,是教育部標準化建設優秀師范學校;眉山農業學校前身是創建于1958年的樂山專區農業學校,是省部級重點中專學校。2002年,經省政府批準,報教育部備案,兩校合并組建眉山職業技術學院。2019年,經省政府批準,學校增掛了眉山技師學院牌子。2021年,經眉山市政府批準,成立于1979年的眉山交通職業技術學校(眉山交通技工學校)整體并入學校。
學校辦學條件完善。校園面積近1000畝,校舍建筑面積25余萬平方米,有校內實驗實訓室167個,校外實訓基地117個,其中中央財政支持的實訓基地2個。教學、科研儀器設備資產總值10550余萬元,館藏紙質圖書70余萬冊。校內建有先進能源實驗室、生物醫藥產業技術研究中心、動物疾病診斷中心、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虛擬仿真教育基地、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基地、學生事務一站式服務中心等以及眉山市公共實訓基地、眉山市黨史和方志館等實訓基地和育人平臺。
學校師資力量雄厚。現有572名專任教師,其中具有研究生學位教師276人,博士21人。有部省級名匠工作室,國省技藝技能傳承創新平臺,省技能大師工作室、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雙師型”名師工作室、教師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工作室等省級以上人才平臺,有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教育部新時代職業學校名師(名匠)培養對象、教育部產業導師資源庫技術技能大師、全國和四川省“三八”紅旗手、全國巾幗文明崗、四川省農業豐收獎獲得者、四川省農村手工藝大師、四川省有突出貢獻專家以及省級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和省市優秀教師、師德標兵、名師名匠等優秀團隊和拔尖人才。
學校現有馬克思主義學院、天府新能源新材料產業學院、教育與文化傳媒學院、現代農業學院、旅游與財貿學院、智能制造學院、技師教育學院(中職部)、通識教育學院等8個教學單位。學校堅持服務國省戰略,圍繞眉山“1+3”主導產業及未來產業、特色產業需要,大力發展能源動力與材料、裝備制造、生物與化工、電子與信息類專業,著力改造提升農業、師范、旅游、財貿類專業,不斷提升學校專業與眉山產業的匹配度和支撐力。現有招生專業33個,其中現代農業技術專業是四川省高水平專業群建設單位,畜牧獸醫、學前教育專業是教育部認定的骨干專業,現代農業技術、小學教育專業是教育廳認定的省級示范重點建設專業。
學校始終恪守“誠信自強、篤學精業”的校訓,不斷弘揚“求實創新、和諧發展”的校風、“厚德博學、愛生敬業”的教風、“樂學上進、善用擅技”的學風,堅持服務學生全面發展和經濟社會發展,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厚積了扎實的辦學基礎,形成了鮮明的辦學特色、取得了豐碩的辦學成果。2020年以來,學校先后獲省級“三全育人”試點系部、省高校黨建工作標桿院系、樣板支部等項目立項,獲省級教學成果獎4項,有國家級在線精品課程3門、省級在線精品課程6門,省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8門,省級思政課示范課程2門,省級創新創業示范課程5門,四川省“能者為師”特色課程6門,立項建設國省級虛擬仿真實訓中心1個、省級專業教學資源庫2個、省級校企合作典型生產實踐項目2個,入選農業農村部首屆涉農職業院校服務鄉村振興“名課名師”資助項目2項,入選四川省職業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2本。
學校以“五金”建設為抓手,持續深化校企“雙元”育人、“崗課賽證”融通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是教育部第三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學校,現有現代學徒制專業15個、“1+X”試點專業14個,與萬華化學、杉杉鋰電、中創新航、通威太陽能、德恩精工等行業龍頭企業合辦訂單班32個,覆蓋學生1000余人,其中聯合金象賽瑞辦有印尼留學生訂單班,大力服務眉山企業產能出海。2020年以來,學校教師獲教學能力大賽國家級獎項1項、省級獎項56項;學生獲職業技能大賽國家級獎項1項、省級獎項292項,獲創新創業大賽省級獎項29項。學校與省內5所中職學校聯合舉辦5年制貫通培養,畢業生雙證書獲得率超99%,一次性去向落實率保持在95%以上,用人單位綜合評價畢業生滿意度達到98%以上。學校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2000余人。
學校以服務支撐地方發展為己任,主動服務融入國家戰略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深化產教融合、科教融匯,不斷增強科技創新和社會服務能力。圍繞眉山加快建設成渝地區新能源新材料制造基地需要,聯合眉山高新區牽頭成立新能源新材料省級市域產教聯合體,出資組建中試轉化公司。與有關園區、企業共同運營眉山市新能源新材料融合創新中心,作為業主單位牽頭建設全市化工安全實訓基地,打造集研發創新、中試轉化、人才培養、實習實訓于一體的區域性產教融合創新中心、實訓中心。堅持服務助力“天府糧倉”示范區建設,牽頭成立“天府糧倉”現代農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在永豐村建成運行“農技推廣”科技小院獲全國巾幗文明崗,牽頭建設運行全市“科技興村”在線服務平臺,連續9年牽頭舉辦“一優兩高”水稻生產競賽,聯合川農大等建設水稻新品種新技術中試基地,開展“健康柑橘綠色行動”,先后研發水稻、果樹新品種5個,推廣稻藥輪作、稻鴨共生等實用技術30余項,輻射農田、果園近百萬畝,獲省科技進步獎2項。學校擁有省社科院眉山分院、省課程思政研究中心、市專家工作站、市鄉村振興智庫、市家庭家風研究中心等省市級科研平臺。2020年以來,教職工立項國省市科研項目309項,獲省市級科研成果獎48項。教職工公開發表論文1800余篇,獲發明專利40項。
學校堅定落實育訓并舉法定職責,大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先后獲得省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現代農業技術培訓基地、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示范基地、高素質農民培育示范基地和市家庭教育研究指導中心、“1+3”主導產業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等牌子,辦有眉山雙馨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眉山高智遠機動車駕駛培訓有限公司等校屬企業。2020年以來,面向社會開展各級各類培訓12萬余人次,到賬金額4500余萬元,完成職業技能鑒定、專項職業能力考核3000余人次,承接各級各類社會化考試近22萬人次。
百年辦學路,奮進正當時。學校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對職業教育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堅定落實省市決策部署以及學校第一次黨代會精神,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守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抓牢發展第一要務,以全面加強黨的建設為統領,繼往開來、穩中求進、開拓創新,全面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為建設特色鮮明的現代化職業技術大學而努力奮斗。(截至2025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