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是2004年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準成立的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職業院校,由原濟南紡織工業學校、濟南市建筑工程學校、濟南市財經學校、濟南市公用事業學校、濟南交通技師學院五所國家和省級重點中專合并組建,已走過60余年的辦學歷程。
學院自成立以來,始終秉持“做有靈魂的職業教育”的辦學定位,“高素質、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定位,面向“濟南都市圏、山東半島城市群、黃河重大國家戰略”的服務定位,勵志耕耘,砥礪精進,不斷開創跨越式發展新局面。學院是山東省首批特色名校、山東省優質高職院校,榮獲第六屆黃炎培職業教育優秀學校、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全國職業院校學生管理50強、國家級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全國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品牌示范基地、山東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山東省職業教育先進集體、山東省文明校園等百余項國家級、省級稱號,在山東省辦學質量考核中連續四年評定為A級。
學院占地面積1200畝,建筑面積34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14.4億元。下設土木工程系、工商系、機電工程系、工程管理系、經濟管理系、藝術設計系、軌道交通系、汽車工程系、信息工程系、思政教學部、公共教學部、繼續教育部12個系部.面向全國8個省市招生,全日制在校生14000余人。
黨建引領,思想政治教育樹立典范。學院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完善“146574”黨建工作體系,打造五大特色黨建陣地,加強黨對學院工作的全面領導。創新架構“四課堂、五聯動、多平臺、四協同”大思政教育體系,全力推進“三全育人”?,F建有2個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是全國職業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品牌示范基地、全國高校心理委員工作示范單位、山東黨建工作示范高校、山東省先進基層黨組織、山東省“三全育人”暨全環境立德樹人示范校、山東省思想政治教育先進集體、山東省示范馬克思主義學院、山東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示范校、山東省專業技術兵員儲備基地、山東省國防教育特色學校。輔導員職業能力大賽獲國家級獎項3項,華北賽區一等獎3項、省一等獎4項,做法經驗被幾十所高校借鑒學習。
聚焦產業,教育教學改革成果豐碩。緊密對接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十大產業及濟南市重點產業,著力打造打造智能建造技術、建設工程管理、工業互聯網應用、軌道交通、新能源與智能汽車、數字商貿服務、智慧財經、新一代信息技術、數字創意、服裝十大專業群。開設49個專業,其中4個“3+2”本科專業?,F有國家級骨干專業3個、央財支持專業2個,省級特色專業7個、省財政支持重點建設專業6個、省級品牌專業群2個、省級高水平專業群2個,國家級生產實訓基地1個,國家級教學資源庫4個,立項教育部第一批職業教育現場工程師專項培養計劃;建成國家在線精品課程2門,牽頭開發國家職業教育規劃教材29本、制定國家職業標準15項;榮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4項,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獲省級教學成果獎20項,其中特等獎3項、一等獎7項、二等獎8項、三等獎2項。
內培外引,師資隊伍建設量質雙優。學院現有教職工750余人,專任教師中碩士以上學位的占75%,高級職稱教師占50.7%,雙師型教師占80%。其中,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人,全國模范教師1人,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3人;國家級教師教學創新團隊1個,省級教師教學創新團隊6個、高等學校青創人才引育計劃建設團隊1個、黃大年式教師團隊2個、名師工作室4個、技能大師工作室2個;山東省教學名師6人、青年技能名師6人、技術能手9人,濟南市拔尖人才2人、領軍人才3人;參與行指委、專指委項目27項。建有以企業技術專家和能工巧匠為主的兼職教師庫,常年特聘100余位行業企業專家為學院顧問、產業教授。
同頻共振,產教融合協同創新發展。學院與十余家行業協會、二百余家企業建立了穩固的合作關系,與華為、京東、天元等知名企業共建產業學院,與SAP公司、浪潮集團、中建公司等大型企業校企共建校內實驗實訓基地219個,緊密型校外實踐基地183個。牽頭成立全國工業互聯網職教集團和黃河流域智能建造產教聯盟,牽頭建設山東省省會經濟圈產教聯合體、濟南市明水經濟技術開發區產教聯合體以及黃河流域智能建造產教融合共同體,是國家5G綜合應用示范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全國生產性實訓基地(建筑類檢測中心)、全國首批教師實踐流動站試點單位、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公共實訓基地、山東省現代學徒制試點校、山東省校企合作一體化辦學示范校、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示范單位。
全域聯動,創新創業教育全國典型。學院充分利用地方資源,完善治理架構,構建了深度融合的專創培養體系,形成了內融外協、全程幫扶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打造了創意創新創業要素集聚的全生態系統園區“齊魯創谷”。榮獲創新創業大賽省級以上獎項百余項。中央電視臺《紀錄東方》、中國教育電視臺分別報道我校雙創教育事跡,學院是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國家級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山東省就業創業工作先進集體、山東省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山東省大學生創業孵化示范基地、山東省眾創空間、山東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基地、濟南市創業孵化基地、泉城眾創空間、濟南市就業創業實踐教育示范基地、濟南市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等。
對標接軌,國際合作辦學成效顯著。學院發揮重點建設專業優勢,構建了多國別、多專業、多模式的中外合作辦學體系。開辦中德、中瑞4個合作辦學項目;在泰國建設海外分校--海右國際學院,入選“中國-東盟高職院校特色合作項目”,多次榮獲“中泰職業教育國際合作突出貢獻獎”;成立中印尼班墨·學院,與馬來西亞6所高校開展“專升碩”聯合培養,與國(境)外30余所院校簽訂戰略合作協議,10多個國家的300余名短期留學生來校研修學習。在蒙古國中國有色金屬公司敖包礦區、泰國山東總商會、馬來西亞岱銀紡織分別建立了“海外人才培養校區(基地)”,服務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際產能合作。學院連續三年蟬聯亞太職業院校影響力50強,獲評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首批“經世國際學院”,被省教育廳認定為具有較高國際化水平的職業學校。
面向區域,社會服務能力大幅提升。學院現有1個國家傳統技藝傳承示范基地、3個省級技藝技能傳承創新平臺、2個省級應用技術優質協同創新中心、2個山東省高等學校新技術研發中心以及黃河流域智能建造產教融合協同創新中心、山東省數據開放創新應用實驗室。建有國家級及省市級建筑、交通、機電等崗位培訓點,積極承擔二級建造師、出租車從業資格培訓、社區教育等各類教育培訓,同時承擔山東省春季高考服裝專業技能考試、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和師資培訓、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培訓等任務。濟南市職成教研究所、濟南市就業指導中心掛靠我校。同時,學院積極服務區域鄉村振興,是山東省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鄉村振興)、山東省鄉村振興示范性職業院校、濟南市鄉村振興示范性職業院校。
德能并重,人才培養質量全面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突出,540名同學入選“齊魯工匠后備人才”培育名單。近三年,畢業生總體就業率保持在98%以上,用人單位對畢業生專業水平、工作態度、政治素養滿意度均在95%以上。畢業生以“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突出特點贏得社會高度認可,很多畢業生被中鐵十四局、中建八局、中國重汽集團、華為、浪潮、青島海爾集團有限公司、山東省建設集團有限公司、青島地鐵、濟南地鐵、迅達電梯等大型企業錄用。學院獲評山東最具行業影響力高職院校、山東最具網民口碑的高職院校、山東家長最喜愛的十大學院。
“十四五”期間,學院將會繼續堅定不移地走內涵發展、特色發展之路,努力打造成為培養區域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搖籃”、推進產教融合科教融匯的“典范”、地方應用技術轉化與服務的“中心”、引領產業發展和文化傳承創新的“高地”、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標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