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莊科技職業學院坐落在墨子、魯班故里——山東滕州,是2005年經山東省政府批準設立的全日制公辦院校,是山東省“專科本科”貫通培養院校、本科自考助學院校。建校以來,傳承發揚“兼愛至善 篤學勵能”校訓精神,搶抓機遇,創新發展,現占地1000畝、建筑面積32萬平方米,投資35億元、規劃758畝、建筑面積43萬平方米新校區,一期工程即將投入使用。擁有館藏圖書資料80余萬冊,教學實訓設備資產約2億元,固定資產總值6.5億元。全日制在校生2.5萬余人,來自黑龍江、廣東、江蘇、內蒙古、四川等18個省份。先后獲得全國急救教育試點單位、國家級國防教育特色校等榮譽稱號,首屆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摘金奪銀”,全省辦學質量監測在2023年進步27個位次基礎上,2024年再次實現進步,“班墨故里、技能滕州”職教品牌形成顯著影響力。
悠久的辦學歷史
學校前身是山東省棗莊工業學校、棗莊市第二衛生學校、滕州市高級職業學校等老牌國家級重點中專,辦學歷史可追溯至上世紀中葉,是棗莊地區成立最早的高職院校。棗莊市第二衛生學校創建于1951年,護理、藥學、助產等專業享譽全國。山東省棗莊工業學校創建于1978年,機械、煤炭、電氣類專業特色突出。滕州市高級職業學校合并創建于2000年,建筑類專業特點鮮明。三所國家級重點中專為學校建設和發展積淀了豐富的辦學資源和厚重的文化底蘊。2005年滕州技工學校、2007年棗莊藝術職業中專、2010年棗莊廣播電視大學滕州分校、2011年滕州市第二職業高中等先后并入,進一步豐富了辦學資源。
鮮明的專業特色
圍繞服務山東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精準對接山東18條標志性產業鏈、20個省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深度融入棗莊“6+3”現代產業體系和滕州“化機鋰醫數”五大產業、“工建農服旅”五大板塊,開設醫藥衛生、土木建筑、裝備制造、電子與信息、財經商貿、教育與體育等6大主要門類49個高職專業。其中,機械設計與制造、智慧健康養老服務與管理、康復治療技術、大數據與會計、建筑工程技術、工程測量技術等專科本科“3+2”貫通培養專業6個,機械設計與制造、建筑工程技術、電氣自動化技術、藥學等省級特色專業4個,智能建造、智慧康養、智能制造省級高水平專業群3個,土木建筑工程技術、自動化技術、醫藥護養等省級品牌專業群3個,汽車檢測與維修為教育部中德先進職業教育首批項目,合作舉辦對外辦學項目專業3個。開設中職專業16個、技師專業21個。開設學歷繼續教育專業14個,其中國控專業4個。建設了豐富的國家級職業教育在線精品課程,高職中職累計建設省級職業教育在線精品課程35門,省級精品課程和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50門。編著省級以上職業教育規劃教材12部,首批“十四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5部。獲職業教育教學成果國家二等獎、省級特等獎等10余項。
雄厚的辦學實力
學校現有教職工1200人,其中副高級及以上職稱300余人,博士、碩士450余人,“雙師型”教師70%以上,現有省級教學名師5人、省級青年技能名師7人、省級技能大師(技術能手)17人、全國行指委(中國職教學會)專家和全國行業職教名師(技能大師)12人、省級名師工作室6個、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3個、省級教學創新團隊(黃大年式教師團隊)13個。還建設了山東高校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高校新技術研發中心和技藝技能傳承創新平臺5個。同時,聘任泰山學者、齊魯工匠等為特聘兼職客座教授。校內建有6大產教融合型實訓基地、2個省級新舊動能轉換實訓基地和人社部“汽車修理實訓基地”、附屬醫院、140個校外實踐基地。
一流的發展平臺
學校堅持教學中心、育人核心,堅持德技并修、知行合一,深入推進“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健全德育內容體系、制度體系、組織體系、考核體系,構建完善“十大育人”格局。深入開展“卓越匠心校園文化”建設,打造全國匠心文化新高地,塑造“德厚技高能強”人才特色。“大思政課”深入推進,獲得第三屆全國高校思政課教學展示特等獎。實施“卓越工匠”培養計劃,打造工匠品牌,近年來獲得綜合類技能大賽國家二等獎以上9項、省級一等獎12項,2024年還突破承辦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行賽國家級一等獎及以上20余項,“技能興魯”競賽一等獎30余項。大學生文化節、大學生志愿服務等品牌活動精彩紛呈,獲得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一等獎和優秀組織獎等4項、山東青年志愿服務大賽金獎、全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銅獎,多個學生實踐團隊榮獲“全國優秀團隊”稱號。扎實推進“發展型”學生獎助體系改革,“獎、貸、勤、補、助、減”一系列獎助措施完善,多位同學獲得“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中國電信獎學金?飛Young獎”等各類獎學金和“齊魯最美基層高校畢業生”。學校團委被評為山東省青年文明號,關工委被評為全國教育系統關工委先進集體。
健全的教育體系
經過二十年的探索與實踐,逐步形成了集高職教育、中職教育、技工教育于一體的“一院三校”辦學特色,即“棗莊科技職業學院 + 棗莊工程技師學院、滕州市中等職業教育中心學校”,學校黨委統一領導、一體化管理,中職學校、技師學院二級管理,辦學資源共享。目前,“高職與本科、中職與高職、中技與高技、高技與技師”縱向貫通培養有效銜接,“中職與中技,高職與高技(預備技師)”橫向融通培養深度協同,高職、中職、技師、繼續教育、職業培訓“五位一體”發展戰略系統構建。實施“以群建院”,釋放二級學院的辦學活力,推進二級學院從教學單位向辦學單位轉變,開啟學校高質量發展“動車組”模式。每年近60個項目的培訓和評價達1.6萬余人次,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撐。扎實推進與俄羅斯阿穆爾共青城國立大學、英國格林威治大學等戰略合作;牽頭建設了中國-剛果(金)、中國-泰國2個班?墨學院,其中剛果(金)-班?墨學院(洛陽鉬業),作為全省首批單位,被教育部、省教育廳和中國有色金屬工業人才中心聯合榮譽授牌;參與建設中國-緬甸職業技術學院萬寶礦產校區。當選中國海外職業技術學院副主任委員單位。
理想的就業去向
堅持“就業工作全員化、就業形式多樣化、就業指導課程化、就業管理規范化”,不斷完善就業指導服務體系,穩定就業率、提高就業質量。持續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先后與200多家企事業單位合作建立了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關系,成立了“棗莊市高端裝備智能制造”省級第一批市域產教聯合體、“全國裝配式建筑智能建造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等產教深度融合平臺,建設了山東省“金藍領”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山東省大數據人才實踐基地、棗莊市技工院校職業技能等級認定中心等產學研訓平臺,“海信產業學院”邁出了校企深度合作、實質運行的堅實一步。先后與北京韋加、山東天元、徐工集團、滕州市中心人民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特色醫學中心等單位開展訂單培養、“頂崗實習+就業”等模式,解決了學生就業的后顧之憂,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5%以上。“海外學生實習基地”“泰中教育聯盟”“中馬(山東)教育聯盟”等交流平臺,為學生提供了海外升學、就業的渠道。建校以來,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了12萬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被山東省就業促進會授予高質量充分就業副主任委員單位。
完備的生活設施
校園內建有人工湖、班墨園、圖書館、體育場、墨子書院以及多處人文景觀,校園餐廳和籃球場師生爭相“打卡”,被評為“山東花園式學校”“山東衛生工作先進集體”“山東高校伙食管理先進單位”“山東節水型高校”“山東綠色校園”,是讀書、學習、生活的理想之地。“吃”:建有兩處大型學生餐廳,一次性可容納8000人同時就餐,“中國教育網”“山東教育報”推介了《帶你領略舌尖上的棗科》餐飲微視頻。“住”:建有11棟學生公寓,空調暖氣設施齊備,全部裝配了人臉識別系統、智能控電系統,視頻監控全覆蓋,宿舍內配備有高速網絡、電腦桌凳等高標準生活設施,按照“一站式”改革理念,開展“社區文化”建設,打造了溫馨公寓“家園印象”社區。“用”:校內有大型超市、浴室、美發廳、洗衣房以及多家銀行自助存取款機,為學生提供了便捷的生活服務。
立足新時代,棗莊科技職業學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重要論述和全國全省教育大會精神,認真落實教育強國及教育強省建設規劃部署,錨定“國內有影響、省內創一流、區域離不開、業內都認可”辦學目標,聚焦“教學中心、育人核心”,聚力“歸本位、爭上游、沖一流”質量目標,以“質量立校、依法治校、人才強校、改革興校、文化潤校”五大戰略為動力,以深入提升辦學質量為抓手,持續發力“抓大賽、抓升學、抓項目、抓就業、抓職業培訓、抓校企合作”六個關鍵,打響“班墨故里、技能滕州”職教品牌,奮力譜寫高質量發展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