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職業技術大學是哈爾濱市政府主辦的一所公辦本科層次職業院校,前身是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2024年5月31日,教育部批準以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為基礎設立哈爾濱職業技術大學,成為黑龍江省內唯一的本科層次職業院校。哈職大辦學歷史可追溯到1956年,2002年起,原哈爾濱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哈爾濱建設職工大學、哈爾濱市財貿職工大學、哈爾濱職工輕工學院、哈爾濱市科技職工大學、哈爾濱市機電職工大學、哈爾濱機電工程學校、哈爾濱市職工醫學院等8所院校合并組建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
學校現有總校、學府、新陽、景陽四個校區,占地面積121萬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積41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11.2億元,建有校內實訓基地(室)275個,現有紙質圖書87萬冊,電子圖書187.6萬冊。在籍學生1.3萬余人,教職工855人。
學校是國家骨干高職院校優秀單位、國家“雙高計劃”高水平學校立項建設單位、全國黃炎培職業教育優秀學校。12次入選全國高職院?!敖虒W管理”“學生管理”“教學資源”“服務貢獻”“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產教融合”“國際影響力”“世界競爭力”“亞太職業院校影響力”“職業院校治理體系建設優秀案例”等50強單位,是國家級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培訓基地、國家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培訓基地、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全國高職高專師資培訓基地、國家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國家職業院校教學診斷與改進工作試點院校、教育部首批職業院校校長培訓培育基地、教育部首批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示范中心、教育部高水平人工智能建設項目首批試點院校、教育部和財政部優質省級職教師資培養培訓基地、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立項建設單位、首批國家示范性職業教育集團(聯盟)培育單位、國家級政府主導型雙創實踐育人基地、國家級職業教育焊接技術與自動化專業教學資源庫第一主持建設單位、國家有色金屬行業職業教育“走出去”首批試點項目學校。學校在權威評價機構“金平果”2025—2026年全國職業本科院校競爭力排行榜中排名15名。
精準對接區域產業需求,打造高水平專業集群。學校設有機電工程學院、現代服務學院、會計金融學院、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建筑工程與應急管理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汽車學院、醫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國際學院、社會服務學院、創業學院、博觀航空學院、公共基礎教學部、體育教學部。建有機電一體化技術、電子商務2個國家級高水平專業群,新一代信息技術類等6個省首輪高水平專業集群,生態康養護理等3個省二輪高水平專業群。首批設置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智能控制技術、食品營養與健康、制藥工程技術、電子商務5個本科專業。
堅持人才強校核心戰略,打造德技雙馨教師隊伍。學校建設“三體型”教師團隊50個、組建特色“教授團隊”22支。獲批國家級教師教學創新團隊1支、省級教師教學創新團隊3支、省級課程思政教學團隊18支,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人、省級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人,市級重點領軍人才梯隊2個、市級領軍人才梯隊1個。遴選首批建設哈職大“百名壯士”35人。建立校企“雙帶頭人、雙骨干教師、雙向培養、雙向聘任”機制,聘請大國工匠高鳳林等229名行業企業技術專家和能工巧匠擔任兼職教師。
深入推進課程建設,打造國家級精品課程資源。現有國家級、省級精品課程42門、校級64門;獲批教育部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示范中心,獲批省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18門;獲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學能力比賽國家級、省級獎項78項;校企合作累計開發8批專業核心課程共202門,出版工學結合教材180余部;開發《機電一體化技術》《焊接技術及自動化》等工業漢語教材6部;入選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21部,榮獲黑龍江省首屆教材建設獎6部。數字教學資源總量超過2000G;獲批教育部職業教育示范性虛擬仿真實訓基地培育項目。
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深耕多元共建聯合辦學。打造校企命運共同體,獲批教育部首批示范性職業教育集團(聯盟)培育單位。實體化運行職業教育集團,形成融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技術創新、企業服務、學生創業、真實性生產等功能于一體的示范性人才培養實體,獲批國家級生產性實訓基地等國家級建設項目10項,首批職業教育示范性現代產業學院等省級項目19項。校企共建協同創新平臺、技術創新中心、虛擬仿真實訓中心等產教融合平臺;牽頭成立全國焊接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參與建設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40個;聯合110家單位,牽頭建設哈爾濱新區數字經濟市域產教聯合體,獲批全省首批市域產教聯合體培育項目。
建強國際職教品牌,擦亮優質教育名片。實施聯合境外院校和企業創建的跨國“校-企-校”合作辦學模式。成立中國-贊比亞職業技術學院裝備制造哈職分院。與贊比亞、韓國、泰國、俄羅斯、英國等10余個國家和地區開展學歷提升和研修教育合作,在4個專業開展3屆贊比亞和俄羅斯來華留學生學歷教育人才培養,獲批教育部職業院?!白叱鋈ァ钡诙圏c院校??缇承F笱兄啤稒C電設備維修與管理專業教學標準》獲批贊比亞國家職業教育教學標準。堅持職業教育國際化,打造職業教育向北開放新高度,組建中俄職業教育聯盟,成員單位達200家,覆蓋全國24個省份和自治區。
創業樂業,大職精誠。學校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秉承“組合創新、多元共享、融合發展”的辦學理念,踐行“基礎理論產業化、技術技能現代化、課程體系精準化、培養規格國際化”的人才培養理念,傳承發揚“躬耕寒地、艱苦創業、自強不息”校園文化,以教育家精神為引領,深化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改革,建設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職業技術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