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城市職業學院創辦于1999年,前后經歷了10年本科辦學和10多年高職辦學。1999年,學校前身四川師范大學南洋學院成立;2002年,學校更名為四川師范大學信息技術學院;2007年,在四川師范大學信息技術學院、外事學院基礎上組建四川城市職業學院。
2013年,學校通過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工作評估;2018年,被列入“十三五”規劃升本院校;2021年,通過四川省高等職業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現場復核;2021年,被列入四川省高水平高等職業學校培育單位。2022年,學校獲批省職業院校“三全育人”典型學校培育單位,是教育部 “一站式”學生社區綜合管理模式建設自主試點單位。2023年,立項四川省首批職業教育信息化標桿學校。2024年,軟科中國高職院校排名學校名列全國民辦第2、全省第1;2025年GDI高職高專(民辦)排名位列全省第1全國第3;在神針2024中國高職院校科研與社會服務競爭力排名中,位列全國民辦第5、全省第1。
學校全面堅持黨的教育方針,緊緊圍繞四川省“四化同步、城鄉融合、五區共興”發展戰略和六大萬億級產業體系提質,對接成都“9+9+10”現代化產業體系和眉山“1+3”為主導的現代產業體系,堅定“服務發展,促進就業;工學結合,產教融合;尊重市場,整合資源;用好機制,規范管理”的辦學思路,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支撐,打造技術創新平臺及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現代服務業、健康醫療5大專業集群。開設 3 年制高職專業72個和“3+2”貫通培養專業 22個,以專業群為基礎組建 6 個專業學院,專業建設機制和特色進一步彰顯,專業服務產業能力進一步增強。
學校現有成都和眉山兩個校區,占地面積1602畝,校舍建筑面積64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近2億元,圖書館藏書213萬冊。全日制在校高職專科學生25000余人。設信息技術學院、城市建設與設計學院、智能制造與交通學院、醫學與健康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教育學院等6個專業學院,東坡書院、明德書院、致遠書院、礪能書院、務實書院、拓新書院等6個社區學院和國際交流學院、繼續教育學院。
校園建筑,沿著山勢和坡地,高低起伏,“山校相映”,建筑群落疏密有序,疏林草坡相得益彰,環境優美。智慧校園,每間教室都配備了智慧教學系統,無所不在的數字化交互,能讓你體驗信息化時代的大學生活。“國際范”更是眉山校區又一個亮點,學生公寓里,每層樓都有自助洗衣房和干洗房,每層樓都有健身房,校內IMAX3D電影院,讓你們足不出戶就可以欣賞最新的國內外大片。而成都校區則有非常完備齊全的教學、生活設施,東湖碧波蕩漾、水天一色,伴書山上林木眾多、曲徑通幽。整個校園植被茂盛、四季繁花,被譽為“花園式”學校、四川省最美校園。《林師傅在首爾》、《青春驛站》等眾多影視劇組外景拍攝地都選擇在了成都校區。
學校先后獲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四川省職業教育教學成果特等獎 2 項,國家民委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獎(優秀調研報告類)1項,四川省社科優秀成果獎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各1項,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 項;獲得第十四屆全國美展入選作品1項。先后獲批四川省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高校、獲評首批和第四批“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且入選首屆新時代四川高校十大基層黨組織實踐案例,“王義輝工作室”入選全省高校教師黨支部書記工作室培育創建單位等等。獲批“強國行”專項行動省級團隊1個,競爭性獲評省級“兩優一先”各1個。學生獲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國賽一等獎等各類省級以上獎項1000 余項;教師獲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教師教學能力大賽國賽等省級以上獎項100余項;國家級在線精品課程立項2門,立項數量全省高職排名第3,全國民辦高校排名第1;入選首批 “十四五 ”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1部;立項教育部 “能者為師 ”等典型案例和特色課程資源 7 項;立項國家社科基金1項、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項目4項,廳局級及以上科研項目400余項,省級教育體制改革、教學改革項目20項;授權專利數400余項;公開發表論文3000余篇;全國職業院校首批養老服務類專業示范點1個,省級雙高專業群1個,創新發展行動計劃省級骨干專業、省級現代學徒制專業、省級課程思政示范專業等11個。
現有各類教師1000余人,其中有“全國優秀教師”2人、“全國技術能手”2人、“國家教育特約督導員”1人、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2人、四川省高校設置委員會專家1人、“四川省優秀教師”2人、“四川省突出貢獻專家”1人、“四川省三八紅旗手”1人、“四川省先進工作者”1人、“四川省優秀共產黨員”2人、“全國民辦高校優秀輔導員”5人、四川省首屆“四有”好老師1人、“四川學校思政課教師年度人物入圍”獎2人、“四川省輔導員年度人物入圍獎”2人、“四川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年度人物入圍”1人、四川省“德技雙馨”教師2人、成都市技術能手9人、成都市首批產業教授(導師)4人、“驛都工匠”5人。有省級技能人才創新工作室1個、省級職業院校名師工作室1個、市級職業院校名師工作室1個、市級技能大師工作室1個、區級博士創新工作站1個、區級科普基地1個,省級職業教育教學創新教學團隊1個、省級課程思政示范教學團隊2個。2024年四川省職業教育教師教學能力競賽,學校教師獲一等獎4個,一等獎獲獎數位列全省高職院校前列。
學校建有校外實習實訓基地300余個,校內實踐教學實驗實訓室240個。建成了西南地區唯一的卡爾拉得汽車實訓基地等多個世界技能大賽項目培訓基地,與四川大學共建了超聲智能醫學產學研協同研究中心,上線了西門子4.0智能制造實訓中心,建成了成都地鐵10號線全真實訓環境、阿里巴巴全真立體倉庫的現代物流實訓中心、西南地區最大的京東校內實訓基地等,建有中央省級財政支持實訓基地、競賽基地等 9 個,智慧養老虛擬仿真實訓基地獲批四川省第二批職業教育示范性虛擬仿真實訓基地。建立以服務企業技術研發和產品升級為宗旨的創新協同中心8個,承接企業咨詢項目300余項;
學校與500余家企事業單位建立了校企合作關系,牽頭成立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智慧健康養老職教集團、成都市技能人才發展促進會、眉山市職業教育產教融合促進會、成都市龍泉驛區技能人才培育協會,牽頭組建了四川省智慧健康養老產教融合共同體、眉山市裝備制造市域產教聯合體,獲批了博士創新工作站、智能制造科普基地、海智基地工作站。建立了“東方雨虹產業學院”“智慧健康養老產業學院”等7個產業學院。開設了“中化十六建安全員訂單班”“華住酒店集團英才訂單班”“必顧養老訂單班” “京東訂單班”“伊藤洋華堂訂單班”“元迪教育訂單班”“萬科訂單班”“吉利汽車集團訂單班”“布魯未來特需教育訂單班”“成都力方訂單班”等30多個知名企業訂單班。學校從多個維度發力,縱深推進產教融合,合作成效顯著,為改善辦學條件、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實現學生高質量就業提供了堅實支撐,提升職業教育對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力和貢獻力。
學校先后與韓國、英國、美國、新西蘭等國家和中國臺灣地區進行交流與合作。從2013年開始,每年有近100名學生出國留學。采取聯合培養模式,兩年后在取得國內大學專科文憑的同時,還將獲得國外大學的本科文憑。學校嚴格落實省教育廳"專升本"政策導向,構建高質量升學通道,每年選拔近千名優秀學子進入四川師范大學、西華大學、成都醫學院等本科院校深造,以精準化培養機制和顯著升學成效,激勵在校學生潛心向學、追求卓越。為了提升全校學生的學歷層次,積極與西南科技大學、四川師范大學等高校聯系,已開設建筑經濟管理、汽車服務工程等幾十個自考本科專業。為了讓同學們更好地就業,啟動職業資格認證工作,與四川省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廳、四川省建設廳等單位進行溝通,保障了各個職業資格認證工作順利進行。
學校先后獲得“四川省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中國民辦高等教育優秀院校”“四川省依法治校示范學校”“四川省教育扶貧先進單位”“四川省高校扶貧記功單位”等榮譽稱號。
學校辦學行為得到了包括時任教育部長陳寶生,全國人大常委、民進中央副主席、中國民辦教育協會會長王佐書,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原校長、英國諾丁漢大學校長楊福家,四川省高等教育協會原會長、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四川大學原校長盧鐵城,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副會長、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原院長俞仲文等眾多教育名家的高度肯定,認為“四川城市職業學院體制機制好,管理模式好,民辦院校就應該這樣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