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職業技術學院成立于2004年,是一所經河南省人民政府批準、教育部備案的全日制高等職業學校,由原信陽師范學校、信陽教育學院、信陽衛生學校、信陽商業學校先后合并組建而成。學校最早的前身為創立于1903年的豫南道立師范學堂,至今已有121年的辦學歷史,為信陽教育、醫療、文化及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特別是近年來,學校緊緊圍繞“十四五”事業發展規劃和二次黨代會“1239”工作部署及發展目標,以“雙高校”建設為抓手,積極推動教學改革,辦學聲譽不斷提高,辦學質量不斷提升,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能力不斷增強,已然成為新時代信陽職業教育的一面旗幟、一張名片。學校先后獲評“全國文明單位”“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全國衛生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先進院校”“全國百所德育科研名校”“河南省職業教育品牌示范校”“河南省優質專科高等職業院校”。2020年8月,學校入選“河南省高水平高等職業學校和高水平專業建設工程建設單位”。2024年,獲評“革命老區職業教育示范案例院校”。

基本情況
學校全日制在校生23000余人。設有醫學院、護理學院、檢驗技術學院、藥學院、語言與傳媒學院、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應用外國語學院、學前與藝術教育學院、商學院、旅游學院、汽車與機電工程學院、建筑工程學院、體育學院、生態與環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國際教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公共藝術教育中心等教學院部18個,招生專業53個。學校以省級高水平護理專業群建設為引領,優化調整康養康育、中醫藥、綠色建造、新能源汽車、智能機電、數智物聯、通信與網絡等12個專業群,擁有“省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省級教改試點專業”“省高等學校專業綜合改革試點”20余個。護理和學前教育專業獲評教育部創新發展行動計劃國家骨干專業,醫學檢驗技術、臨床醫學、計算機應用技術、大數據會計、旅游管理獲評省級骨干專業。藥學專業生產性實訓基地、醫學檢驗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獲教育部創新發展行動計劃認定。2024年,學校作為牽頭院校成功申報全國醫學檢驗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省級市域產教聯合體。

辦學條件
學校校園面積2375.21畝,有教學科研行政用房57.65萬平方米,可供借閱圖書202萬冊,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24170.09萬元。現有專任教師1370人,碩士以上學位 767人,副高級以上職稱 443人,專任教師中“雙師型”教師占比72%。現有“河南省優秀專家”“河南省職業教育教學專家”“河南省職業教育教學名師”“河南省教育廳優秀教育管理人才”“中原教學名師”等省級人才40余名,“河南省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等省級教學團隊7個。

黨建思政
學校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德技并修、守正創新,積極構建思政課育人、課程思政育人和第二課堂育人的“三位一體”育人模式,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時代新人。Firefly志愿服務隊被評選為團中央2024年“七彩假期”志愿服務活動重點團隊,“青春信職”宣講團成功入選2024年全國大學生西柏坡精神志愿宣講團。學校堅持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著力增強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力,構建高質量黨建工作體系,為學校“雙高”建設和服務地方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保證。先后獲評“全省黨建工作標桿院系”“全省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全省高校“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工作室、全省高校基層黨支部抓黨建創新典型案例。2024年4月,獲評“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培育創建單位。5月,獲2023年度機關黨建工作表現突出單位。

教學工作
學校大力推進“三教改革”。積極實施名師名匠引培、領軍團隊建設、青年英才培育“三大”人才計劃,打造一流師資隊伍,夯實人才培養基礎。強化優質教學資源建設,對接崗位能力素質要求和最新技術發展,開發建設工學結合新形態教材,建有國家級、省級精品課程29門、規劃教材20余部、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4個,《護理學基礎》等4門課程被遴選為2023年省職業教育(線下)一流核心課程,《導游服務實訓》等7門課程入選2023年省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精品在線開放課程,《護理英語口語》等11門課程在學習強國平臺發布運行。學校堅持“崗課賽證融通”,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育,構建了“校-省-國家”三級技能競賽體系,將新技術、新標準、新規范融入課程標準,將競賽訓練與實踐教學環節相結合、將競賽評價標準和教學考核標準相結合,構建“三位一體”的實踐教學體系。近三年來,全校師生在省級以上職業教育技能大賽中獲獎100余項,其中在2024年一帶一路暨金磚國家技能發展與技術創新大賽分賽項中獲第一并晉級總決賽,在省第七屆大學生藝術展演中獲得一等獎3個。

科研工作
學校建有院士工作站1個、博士后研發基地1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5個、市級重點實驗室5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籌建)1個。核心論文發表、專利申請、著作教材出版數量穩步增長、質量顯著提升,近三年發表SCI等核心論文近200篇,申請專利150余項。2024年成功立項教育部、省、市等各類規劃項目、課題100余項。獲信陽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66項,其中一等獎21項、二等獎22項、三等獎23項。獲批信陽市重點實驗室和信陽市新能源電池循環應用中試基地。

產教融合
學校著力推進產教深度融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四鏈”融通。積極實施“引企進校”工程,推動校企“雙元”育人。引入國內知名企業進行深度合作,實體化運行嘉環產業學院、大華產業學院、宇通產業學院、吉利產業學院、大別山電商產業學院等7本產業學院。現有中央財政支持的職業教育實訓基地2個,省高等職業教育示范性實訓基地建設項目7個,專業實驗實訓室、校外實訓基地400余個。
學校全面加強校地合作,主動融入信陽發展大局,對接地方產業發展對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推進校地合作落實落地,打造校地協同發展樣板。對接我市紡織產業發展需求,與淮濱縣政府合作,建立信陽職業技術學院淮河紡織服裝產業學院,開展訂單培養;對接我市綠色裝配式建筑產業發展需求,與平橋區合作建立工程研究中心,開展綠色裝配建筑技術應用研發,推進綠色建材產業化。對接交旅文旅出彩和“兩茶一菜”產業發展需求,舉辦烹飪工藝與管理(信陽菜)和酒店管理與數字化運營專業,與浉河區建立戰略合作,作為服務推進文旅文創融合戰略。發揮職業教育龍頭作用,作為牽頭院校參與組織申報信陽市域產教聯合體和醫學檢驗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與信陽市高新區合作,聯合申報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發中心(籌)。

招生就業
學校招生形勢良好,生源充足,生源質量持續優化。根據近三年數據統計,普專錄取分數均高于省控分數線100多分,我校在信陽市轄區招生占比27%,畢業生在本地就業占比40%以上,為地方培養一批“留得住、用得好”的人才。學校高度重視畢業生就業工作,實施畢業生就業工作“一把手”工程,深入開展“書記校長”訪企拓崗促就業專項行動,著力搭建創新創業實踐孵化平臺,開創以創新帶動創業、創業促進就業新局面。近三年來,學校畢業生就業去向落實率保持在85%以上,用人單位對學校畢業生總體滿意度在98%以上,處在全省高職院校前列。中直機關北戴河服務局、中辦老干部局、中辦萬壽路俱樂部、全國人大機關每年到校招錄200多名實習生。學校獲評“河南省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河南省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對外交流
學校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提升國際化人才培養水平,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和國際產能合作。先后與德國約哈尼特學院、愛爾蘭都柏林商學院、馬來西亞MAIWP國際大學學院、新加坡亞太未來商學院、泰國西那瓦大學、荷蘭布雷達應用科技大學、美國佐治亞格威內特學院、戈登州立學院等國際知名高校開展線上線下交流,就學生訪學、師資培訓、學術交流簽訂合作協議。加入中印尼職業教育產教聯盟,積極申報“東盟千校攜手計劃”“友誼學院”“大河工坊”等建設項目,不斷拓展職業教育國際化實踐領域,提升國際影響力。與日本海老原醫療集團合作,日語護理專業畢業生赴日就業項目持續開展,達成共同成立介護研究所、開發烹飪專業畢業生赴日就業等項目合作意向。與國家開放大學、北京聯合大學等國內高校開展合作,聯辦本科專業、提升辦學水平。成功掛牌信陽師范大學醫學院,培養醫學類本科層次人才。

社會服務
學校依托學校優勢專業,充分發揮我校“全國護理專業技能型緊缺人才示范性培養基地”“首批河南省健康養老護理教育培訓基地”“河南省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軟件技術)”“河南省示范性裝備式智能建造虛擬仿真實訓基地”等平臺作用,認真落實“人人持證、技能河南”戰略部署,面向社會開展“汽車維修工”等21個職業(工種)認定;面向師生開展“養老護理員”等74個職業(工種)認定,精準實施技能培訓,舉行核酸采樣、環境與物品消毒、“1+X”師資、建筑技術、茶藝、電工等培訓,每年開展各類技能培訓與考核達5萬人次以上。
傳承百年薪火,續寫職教輝煌。面對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學校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全國、全省教育大會精神,牢記“兩個更好”重大要求,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提升學校關鍵能力為基礎,以深化機制改革為重點,以推動產教融合為關鍵,以科教融匯為新方向,深耕革命老區紅色沃土,服務區域重大發展戰略,融入現代職教體系建設,積極申辦職教本科專業,推動學校辦學層次突破,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在服務“兩個確保”“十大戰略”“1335”工作布局中,作出新的貢獻,為建設特色鮮明、在全國有影響力的高水平高等職業院校而攜手共進、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