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遠東理工學院始建于1994年,是經國家教育部批準設置的民辦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學校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公益教育屬性, 遵循教育發展和人才成長規律,堅守“地方性、理工類、應用型”辦學定位,立足龍江、面向區域、服務行業企業,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經過30年的建設和近10年發展,學校辦學條件有了較大改善,社會服務能力逐步增強,得到上級主管部門、地方政府和專家的高度評價,社會聲譽明顯提高。學校協同推進智慧校園建設,打造互聯互通共享的智慧教育支持體系,構建完善了課練賽創“一體融合”、校內外“雙重循環”、政校企“三方協同”的實踐育人體系,形成了突出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產學研用創“五位一體”的多元協同育人的鮮明特色。
學校堅持“創新拉動、強隊伍、優結構、重質量、細管理、特色突破”的治校方略,實施“依法治校、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特色興校、民生固校”的發展戰略,主動適應國家發展戰略和地方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走內涵式發展道路,促進學科交叉、產教融合、科教融合、專業集群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致力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大學。
學校現有全日制在校生近9000人,開設28個本科專業,涵蓋工學、理學、文學、經濟學、管理學、藝術學共6個學科門類、形成了以工科為主,相互支撐、協調發展、定位明確的學科專業布局。設有機器人工程學院、機械電氣工程學院、土木建筑工程學院、經濟管理學院、人文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理學院、國際教育學院、素質教育學院等9個學院。

學校現有教職工607人,專任教師503人,其中碩士及以上學位教師占比78.33%,副高級以上職稱教師占比45.73%;形成了一支教學經驗豐富且具有工程實踐背景的高素質“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近年來,學校獲批省級以上一流專業、一流課程、教學成果獎、科研成果獎、教科研項目和各類教學、科研獎勵等90余項;近三年,教師獲校級及以上教學創新競賽等教學獎項169項。
學校校園無線網絡已實現全校覆蓋。建有保證教學需要的智慧教室和現代化的實驗室等教學活動場所,校園內有標準的塑膠體育場、網球場、籃排球場、輪滑場、羽毛球館、乒乓球館、體操館、瑜伽館、健身房,同時建有學術報告廳、大學生活動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等文化體育場所。
學校樹立“以人為本”“師生至上”“與世界同行”的辦學理念,秉承“自強、自律、勤奮、創新”的校訓,發揚“拼搏進取、追求卓越”的辦學精神,倡導“嚴謹治學,創辦特色,科學管理,質量第一”的校風,堅持文化引領,構建了以理念文化、制度文化、質量文化和環境文化建設為主要內容的文化架構,貫穿于辦學實踐的各個方面,形成了具有遠東理工特色的學校文化建設體系。“人才培養是學校的根本任務”“教學工作是學校的中心工作”“敬業務實,講求效率”“服務教師發展、服務學生成長成才”等理念文化和配套的制度規范,成為具有廣泛共識的行為準則和契約。學校的理念、辦學思想、價值取向,隨著學校文化體系的建設完善,逐漸轉化為學校發展的軟實力和內生動力。學校不斷加強隊伍建設,持續加強師德師風、學風、校風建設。2021年,學校被授予黑龍江省“高校系統文明校園標兵”稱號。近三年,學校獲全省師德先進集體1個,全省師德先進個人4人。
學校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新文科、新工科建設為引領,堅持需求導向,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出發點,以促進高質量就業為落腳點,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不斷完善招生、培養、就業聯動長效機制,優化人才培養機制,統籌推進專業、教師隊伍、課程一體化建設,致力打造課程優、師資強、保障好、質量高的教育教學新形態,服務和保障人才培養質量,形成了重創新、重實踐、重質量和強應用、強管理、強育人的“三重三強”應用型人才培養流程,推進實施六結合、三貫穿、三對接、兩融入的“6332”教學模式。近年來,畢業生就業質量不斷提高,就業去向落實率居于全省高校前列。

堅持開放、融合、創新、服務的發展理念,主動融入國家戰略和龍江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創新驅動發展需求,主動服務“六個龍江”建設和“4567”現代產業體系建設,深化產教融合、科教融合,以學科專業鏈對接產業鏈,加強校企合作,建設了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智能制造、數字媒體、文創等現代產業學院,建成了全國首家機器人科技文化體驗館,建設 8 萬余平方米的“遠東理工智能制造產業園”。學校擁有上級主管部門認定的大數據人才培養基地、教育機器人研發生產培訓基地、黑龍江省科普教育基地,面向社會開放。學校連續十年承辦TRCC全國機器人創意設計大賽,形成了人才培養、技術服務、以賽促教、以賽促學、賽練結合的實踐創新能力培養機制,在機器人工程領域具有較大影響,受到了社會廣泛關注。近兩年,學生獲得各類職業資格證書1000余次,學生參加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500余次,參加學科競賽獲獎712項,參加省部級以上競賽獲獎1200余次。
學校樹立全面的質量觀,全過程、全員參與質量管理,堅持人才培養的核心地位、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堅持以人為本、系統性、持續改進的原則,構建了由六個評價主體、四項控制要素、五項監控措施、七個子系統構成的“6457”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健全完善了“全員參與、全程監控、全面評價、持續改進”的長效機制。形成了貫穿目標、標準、執行、評價、反饋、調控、改進等環節,具有自省、自查、自糾、自律和自我激勵功能的質量文化。
學校先后與韓國、俄羅斯、白俄羅斯、日本、英國、 泰國、新西蘭、馬來西亞、美國等國家的40多所高校和機構建立了校際合作關系,開展了“國際本科交換生”“本科 1+3/2+2 雙學位”“海外本碩直通車”“白俄羅斯一年制碩士”“國際本科預科”“國際示范班”等項目,構筑國內外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合作框架,努力打造鮮明的國際化辦學特色。
(更新于202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