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航空職業技術學院(江航職院)于2004年經江西省人民政府批準改設為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前身是創建于1951年的江西省技術工人養成學校(首任校長為時任江西省政府主席邵式平)和創建于1956年的洪都職工業余大學。中國工程院兩位院士,強五飛機總設計師陸孝彭和K8飛機總設計師石屏曾先后擔任過學校副校長和名譽校長。
2019年,學校積極響應國務院國資委、教育部等多部門關于國有企業辦教育醫療機構深化改革的指導意見,以新《職業教育法》堅持職業教育多元辦學為契機,由中國航空學會發起,中國航空學會、軍工思波通航共同組建智田教育投資公司成為學校新的舉辦者,形成以公益辦學為目的的混合所有制社會力量辦學體制。發起方中國航空學會將航空高質量技能人才培養基地、實訓基地、培訓基地設置于學校,并成立以航空發動機專家、工程院院士甘曉華為主任委員,張玉清、湯彬、譚振亞、李鳴、王維、陳萬強、吳躍為委員的中國航空學會高質量技能人才培養基地專家委員會,充分發揮學會平臺優勢,在具體實踐中落實學會人才培養理念,更好地服務航空人才教育成長。
學校是教育部、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國防動員部批準的首批定向培養軍士試點招生院校,省市區多級征兵工作先進單位,國家“現代學徒制”試點院校,是國家人社部飛機維修項目“中國集訓基地”,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全國應用型人才培養工程基地,航空工業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航空工業專業技術人員培訓基地,江西省模具數控技術培訓基地。學校還是全國航空類“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無人機協同創新中心、飛機機電設備維修專業生產性實訓基地和飛行器制造技術專業生產性實訓基地、首批江西省教育系統工匠學院。學校現有江西省雙高建設專業群2個,省級高校特色專業2個。
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航空制造、航空維修、航空服務、工業信息化及核技術應用等為主體的“三航三智一彈一核”的發展戰略;以培養航空、國防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為辦學定位;服務國防、服務軍工、服務低空經濟和航空產業發展為辦學目標;對標世界技能大賽標準與訓練方法,按照“以人為本、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特色創優”的復合型人才培養辦學思路,實行“依托航空、 融學于做、理實一體”為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形成了鮮明的航空國防辦學特色、多專業協調發展的辦學格局。
邁入新時代,學校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服務航空、服務國防、服務社會的辦學理念,以“航空報國、追求卓越”為己任,匯集行業精英,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把學校打造成一所航空、國防特色鮮明的應用型、技能型高水平航空高等職業院校。
轉制后,舉辦者致力于改善學校的辦學條件,強化在校學生職業技能提升和社會培訓職能,斥巨資開工建設撫州新校區和南城實訓基地(撫州南城通用機場),同時在南昌市經濟技術開發區規劃建設南昌總部校區,形成“三位一體”發展布局;并潛心打造服務于提高學生技能水平,服務于航空高端裝備制造和應用領域,服務于江西省“產業鏈現代化‘1269’行動計劃”的優質產教深度融合集群。
撫州校區,位于撫州市東臨新區,占地1560畝,總建筑面積約80萬平方米,總投資約32億元。項目建設納入江西省“十四五”高等學校設置規劃,是江西省重點工程項目,已于2023年2月18日正式開工建設。其中:一期建設面積783畝,建筑面積約45萬平方米,建有圖書館、理實教學中心、學院樓、學生宿舍、紅星體育館、藍天劇院、食堂、行政辦公樓、公共教學樓、學生事務中心、教師宿舍、學術交流中心、地下室、總圖配套工程等,將于2025年9月建設完成并投入使用。撫州校區二期393畝和三期317畝土地,待校園全部建設完成后,學校可容納學生20000余人,可為學生提供優越的生活、學習、實訓條件。
中國航空學會國防主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由學校與撫州市東臨新區管理委員會合作共建,和撫州校區巧妙融合,基地內將配套建設10000平米的航空科技館和1200平米的游客中心,同時將陳列多種退役武器裝備,如飛機、導彈、雷達、火炮、坦克、裝甲車、艦艇等,學校購置的波音747退役真機已完成機體組裝。架構出一個匯聚愛國主義教育、武器裝備科普、軍事戰場體驗、軍事文化推廣等多功能于一體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可以充分發揮學校在航空、國防領域的專業優勢,進一步助力學校為我國國防事業和愛國主義教育事業貢獻更多力量,積極提升青少年對國防科技的興趣和熱愛,為國家未來的國防建設培養優秀儲備力量;助力打造富有國防特色、江西特色的研學、游學、航空類賽事。整個基地建成后,將更加豐富學校的教學科研、實習實訓、游學研學等活動。
撫州南城實訓基地(南城通用機場),位于撫州市南城縣,是根據軍隊與江西省人民政府簽署《關于新建江西南城通用機場的協議》,經民航華東地區監管局批準,江西省發改委立項的江西省重點工程,項目預計2025年6月完成取證,并投入使用。項目總投資約8億元,按A1類通用機場高標準建設,內含一條1200米(未來將擴建至1800米)*30米機場跑道和航站樓、航空實習實訓基地,航空器加工、生產、核心零部件、部裝和總裝廠房,飛機機庫和維修車間等廠房,可同時滿足3000學生實習實訓,包括工種實訓、民航客貨運、危險品、運控、氣象等;航空器維修培訓取證(CCAR-147);通航飛行員培訓等功能。加大校企深度融合的力度,為在校生的航空技能賦能,實現高質量就業創造條件。
江西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南昌總部校區,坐落于南昌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占地面積230畝,項目建設內容包含:總部樓、公共教學樓、學生宿舍及教職工宿舍(含學生事務中心)、食堂及活動中心、操場及看臺、大巴穿梭站、實訓用房(含世賽基地,以航空工業批復為準)等,總建筑面積約25萬平方米。項目總投資預計約10億元人民幣,建成后將與我校撫州校區、南城通用機場形成“三位一體格局”。
優質產教深度融合集群,“產教結合、校企一體”的辦學模式,是當前職業院校開辟的一條新的發展之路。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創新力,并為學生工讀結合、勤工儉學創造條件。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有利于促進地方經濟繁榮發展,有利于促進職業教育的健康發展。舉辦者聚合優質產教深度融合集群,實現資源共享,促進學校深入了解企業實際生產和需求,提高教學質量和畢業生就業率,推動職業教育改革和創新,逐步向“產、學、研”發展,真正形成“產、學、研”能力。
①江西長江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前身為洪都機械廠航空大隊,于1996年2月9日成立,是國內成立較早的通航公司,由航空工業洪都集團公司和航空工業洪都股份公司共同投資組建,2023年底前后,按照企業改制要求由江西軍工思波通用航空服務有限公司控股。
目前公司擁有固定翼飛機運5、農5、初教6、鉆石DA42、塞斯納208、空中國王350,輕型運動類飛機XL100、CTLS,直升機S300C等各型飛機20余架。
公司持有有效民航執照的飛行員為9名,均為商照儀表等級,飛行經歷最低1000飛行小時、最高6000飛行小時,其中局方委任代表1名,教員資質2名。持有局方現行有效資質的維修人員9名,機型簽署涵蓋B737-600/700/800、A320/321、Y5/Y5B/N5A、XL100/CTLS、CESSNA 208多種機型。
公司擁有新的民航法91部、136部飛行資質與145部維修資質,可以滿足運動照、私照培訓、人工影響天氣(人影)、科研試飛、航空攝影、空中巡查等通用航空作業的需求。
公司所在地瑤湖機場跑道3600*60(米),停機位123個,訓練空域1800平方公里;江航職院成為全國職業院校第一個擁有自己的機場的學校:江西南城通用機場,即將在2024年底前建成,2025年6月底前計劃投入使用,訓練空域800平方公里。
多年來,公司與航空工業洪都、航天三院、航天八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等單位保持緊密合作,多次承擔和完成了各種類型的科研試飛與作業任務。
改制后公司將以學員的運動照、私照培訓為基礎,重點為江航學子職業技能實踐實訓搭建平臺,助力江航學子航空職業技能和就業競爭力的提升。在此基礎上,公司積極拓展新型業務,在人影項目上,公司已與國家及地方氣象部門初步達成協議,并與4名具有航線運輸資質的機長飛行員簽訂了協議,其飛行經歷最低1500飛行小時、最高為9500飛行小時,同時為中國氣象人影作業機型考慮,學院正計劃將跑道長度延長到1800米,以適合新舟60等機型的起降。
此外,公司有意向氣象探測、應急救援、旅游觀光等通用航空服務方面發展,力爭未來將公司打造成功能上“一專多能”、地域上“一主多輔”的綜合性通用航空公司。
②江西耕云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打造無人機全產業鏈服務型企業。無人機培訓業務包括由中國民航局頒發的多旋翼、固定翼、垂直起降固定翼、無人直升機等多類型無人機視距內駕駛員、超視距駕駛員飛行執照的取證培訓,無人機裝調檢修工、無人機駕駛員職業技能認定培訓,青少年無人機考級認證、UTC等。無人機產品交易平臺,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放大銷售口徑,拓寬銷售空間。鼓勵師生自主創新、自研自產,參與到無人機和無人裝備產品的設計、生產、銷售過程中去,并自主開發項目資源附帶銷售服務產品。產品包括知名品牌和自主研發的實用性低成本產品,涵蓋科普類、教具類、 消費類、行業應用類。無人機技術服務依托學校資源打造成江西省知名無人機技術服務商,服務于職業院校無人機專業建設、無人機實驗實訓室建設服務、無人機文化建設服務、無人機商業演出服務、無人機定制化解決方案服務、無人機行業應用服務;無人機高端研學基地依托撫州新校區和南城實訓基地(南城通用機場),和航空學會的影響力,努力打造成為面向全國學校、社會團體、培訓機構、旅游團隊、個人愛好者等的高端研學基地,有能力承辦青少年無人機賽事、職業教育無人機賽事、行業賽事等一系列國際國內賽事,可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客戶定制化研學課程體系。
③江西艾迪職業技能培訓中心,由江西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批準成立。具備電工、電氣設備安裝工、車工、銑工、鉗工、多工序數控機床操作調整工、航空附件裝配工、航空發動機裝配工、焊工、茶藝師、電子商務師、互聯網營銷師等15個工種高級培訓資質;120余套航空企業專業培訓課程以及80余名內外部優秀培訓師資。培訓中心致力于培養卓越的航空產業技能人才,成立以來積極與航空領域優質企業建立穩定合作關系,培養企業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培訓中心積極履行社會服務功能,大力開展航空領域專項培訓及社會培訓工作,圍繞航空產業職業技能提升與高端就業需求,開展相關職業技能培訓認定、技能競賽及校企合作培訓。
2023年培訓中心開展非學歷教育職業技能提升培訓5200人次,高效提升學員職業技能水平并取得了相應的專業技術證書,為學員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就業渠道。積極響應國家發展號召,承辦商務部“一帶一路”航空器維修培訓班、教育部行指委高校教師航空企業實踐培訓班、江西省人社廳現代航空制造技術高級研修班、航空工業高技術高技能人才培訓班、飛機維修世賽培訓等各類中外培訓班,共培訓600余人次,獲得學員高度肯定。與航空工業江西洪都航空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開展深度校企合作,迎合企業發展和人才建設需求,打造豐富培訓業務內容,全年開展航空類企業培訓11968人次。
④江西勤勇創力科技有限公司依托江航南城實訓基地(南城通用機場),以開展航空器維修人員執照培訓為核心起點,致力于與現代職業院校和頂級航空企業一起,構建高標準航空維修技術的人才培養體系,打造“航空維修技術人才產教融合型公共實訓基地”。
基地按照民航CCAR-147部《民用航空器維修培訓機構合格審定規定》標準建設,占地面積為7000平方米,配備了市場主流機型空客A320飛機,R44飛機,賽斯納172飛機和貝爾飛機、虛擬仿真教室等一流的實訓設備和一支行業經驗豐富的專業師資隊伍。
實訓基地將為江航在校學生、企業在職人員、從事機務工作退役軍人開展航空器維修人員執照培訓及考試、維修人員技術英語等級測試培訓及考試、航空公司及飛機制造企業新員工崗前培訓、145維修單位的培訓(包括崗前培訓、復訓及專項培訓)等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