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中醫藥大學肇始于1950年成立的長春市立中醫進修學校,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長春中醫學院,2006年更名為長春中醫藥大學。學校是吉林省省屬重點大學、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高校、吉林省人民政府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共建高校、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
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學校秉承“啟古納今,厚德精術”的校訓精神,“多維、開放、經營”的辦學理念,堅持以中醫藥為主,醫、工、管、法、文等多學科協調發展,有一級學科博士后流動站2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6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7個。現有ESI全球前1%學科2個,吉林省高校世界一流學科培育計劃立項建設學科1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高水平中醫藥重點學科建設項目6個、重點學科19個,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學科4個,吉林省中醫藥管理局“十四五”中醫藥重點學科建設項目15個。
堅持引培并舉,師資力量雄厚。擁有院士、國醫大師、國家重大人才工程(項目)、全國名中醫、全國百千萬人才工程“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全國優秀教師、岐黃學者等國家級人才計劃入選者73人(次)。有博士生導師186人,碩士生導師753人。獲評“全國高校黃大年教師團隊”1個,“全國高校思政課名師工作室”1個,“最美輔導員”1人。代謝病團隊入選國家首批中醫藥多學科交叉創新團隊。
堅持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培養一流中醫藥人才。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4935名,其中本科生11226人,專科生151人,碩士研究生2941人,博士研究生490人,國際學生56人。本科專業25個,其中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7個、省級16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4個、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省級特色高水平專業8個、特色高水平專業(群)4個。有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虛擬教研室建設試點1個。獲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12門、課程思政示范課及教學團隊1門(個)。附屬醫院入選國家級臨床教學培訓示范中心。主編規劃教材120部,獲評首屆全國教材建設獎先進個人1人,首屆全國教材建設優秀教材二等獎2項。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2項,吉林省教學成果特等獎1項。培養了以中國科學院仝小林院士等為代表的一批中醫藥領域領軍人物。
堅持“四個面向”,開展有組織科研創新。“十四五”以來,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等項目118項。“十三五”以來,取得高水平科研成果201項,獲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等科研獎勵244項。現有吉林省人參科學研究院、東北亞中醫藥研究院、國家中藥質量檢測技術平臺(北方)、國家現代中藥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等省部級以上科研平臺112個。學校獲得省級以上創新創業獎勵384項,被教育部評為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
堅持社會服務,加強高端醫療資源建設。建有直屬附屬醫院3所,其中三級甲等中醫醫院2所,三級綜合醫院1所;非直屬附屬醫院10所。附屬醫院是首批國家臨床研究基地,獲批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輸出醫院,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工程建設單位,國家中醫應急醫療隊伍和國家疫病防治及緊急醫學救援基地建設單位,獲評全國援外醫療先進集體。附屬醫院黨委獲評“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工作先進集體”“全國抗疫先進基層黨組織”。附屬第三臨床醫院獲批國家中醫康復中心建設單位。
堅持文化傳承創新,不斷提升中醫藥國際化水平。創辦《中醫藥歷史與文化》集刊,打造傳承創新中醫藥文化新載體。創新實施“優秀傳統文化學習認證制度”,在全國中醫藥院校推廣應用。獲評全國文明單位、全國文明校園、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全國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社會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斷提升。學校是教育部首批接收和培養外國留學生及臺港澳地區學生的高校之一,也是中國政府獎學金指定院校,構建了涵蓋本科、碩士、博士的來華留學教育全周期培養體系,與16個國家和地區的高校、研究單位建立交流合作關系,承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東北亞中醫藥傳播發展基地、中國-俄羅斯(莫斯科)中醫藥海外中心項目建設,獲“中醫藥國際貢獻獎-著作獎”1項。
立德樹人,行穩致遠,學校將大力實施黨建引領戰略、人才攀登戰略、特色發展戰略、改革驅動戰略,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質量中醫藥人才,為新時代吉林全面振興率先突破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數據截至2025年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