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財經大學始建于1956年的糧食部南京糧食學校,是新中國自己創辦的第一批糧食院校之一。1981年,在原南京糧食學校的基礎上建立南京糧食經濟學院。1993年,學校更名為南京經濟學院。2003年,學校更名為南京財經大學,并成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2011年,江蘇省人民政府與國家糧食局簽約共建南京財經大學。2012年,學校獲批服務國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養項目。2019年,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與江蘇省人民政府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全力支持學校事業發展。2021年,學校獲批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高峰計劃B類建設高校。2022年8月,學校成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
南京財經大學現已成為一所以經濟管理類學科為主,經濟學、管理學、法學、工學、理學、文學、藝術學等多學科支撐配套、協調發展的江蘇高水平大學。歷經多年改革發展,學校知名度迅速擴大,教育質量不斷提高,綜合實力明顯增強,社會聲譽全面提升,各項事業邁上了新的臺階,顯現出發展的強勁勢頭和改革的嶄新氣象。
學校擁有仙林、福建路和橋頭3個校區,占地面積181.8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80萬平方米。設有教學機構22個。現有普通本科在校學生17000余人,在校博士、碩士研究生4300余人。
學校現有專任教師1300余人,其中,具有正高級職稱教師200余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900余人。現有“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2個,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1個,江蘇省“十佳研究生導師團隊”1個,江蘇高校“青藍工程”團隊10個,江蘇省高校科技優秀創新團隊8個,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團隊(含培育點)4個。擁有國家級人才稱號者40余人次,其中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人,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領軍人才入選者3人、青年拔尖人才入選者3人,全國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3人,教育部重大人才工程青年項目入選者4人,中宣部宣傳思想文化青年英才2人,教育部海外引才項目入選者1人,農業農村部神農青年英才入選者1人,中國環境優秀科技工作者1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3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人,“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3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7人。近年來,教師入選江蘇省“333工程”“青藍工程”“六大人才高峰”“雙創計劃”“江蘇省特聘教授計劃”“省教學名師”“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等省級人才工程400余人次。
學校堅持人才培養中心地位不動搖,持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學校擁有普通本科專業48個,中外合作辦學本科專業4個。近年來,學校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3項,江蘇省級教學成果獎8項(其中特等獎2項、一等獎3項、二等獎3項);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8個,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18門,國家精品課程2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2門,國家級雙語教學示范課程1門,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4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2項,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個,國家級規劃教材9部,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國家級“本科教學工程”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全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篆刻)1個;江蘇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6個,江蘇省一流本科課程33門,江蘇省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基地1個,省級實驗教學與實踐教育中心12個,省重點產業學院1個,省級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1個,省級產教融合重點基地建設點1個,省產教融合型品牌專業建設點4個,省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2.0專業建設點2個,省級產教融合型一流課程4門。150余篇教學案例入選國家級及國際知名案例庫,其中32篇案例獲評“全國百篇優秀管理案例”,3篇案例入選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毅偉商學院案例庫。
2006年,學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得優秀。2012年,學校被評為首批“江蘇省教學工作先進高校”。2017年,學校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2024年,學校圓滿完成教育部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學校學子表現突出,在“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管理案例精英賽、“五月的鮮花”全國大學生校園文藝會演及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等活動中多次獲獎。高水平運動員在世界和全國各級比賽中屢獲佳績。畢業生就業率持續穩定,就業層次和社會認可度不斷提高。
學校堅持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不斷提升科學研究水平。學校現擁有應用經濟學博士后流動站,應用經濟學、工商管理學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4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22個。擁有應用經濟學、工商管理學、食品科學與工程等江蘇高校優勢學科3個,理論經濟學、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外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數學、軟件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和公共管理學等“十四五”江蘇省重點學科9個。“農業科學”進入ESI國際學科排名全球前3‰,“經濟學與商學”“一般社會科學”“工程科學”進入ESI國際學科排名全球前1%。11個學科上榜“2024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名”,其中應用經濟學位列全國排名前6%、位列全省第一,工商管理學位列全國排名前12%,食品科學與工程、公共管理學、統計學位列全國排名前20%;3個學科上榜“2024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獲批現代服務業協同創新中心、現代糧食流通與安全協同創新中心、江蘇現代財稅治理協同創新中心等省級協同創新中心3個。建成糧食儲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共建)1個,電子商務信息處理國際聯合研究中心1個,電子商務交易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1個,首批國家糧油標準研究驗證測試機構1個,首批糧油國標標準研究中心1個,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產后服務技術創新中心1個、大數據采集與應用技術創新中心1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全國糧食安全宣傳教育基地1個,全國名特優農產品營養品質評價鑒定機構1個,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與營養健康科普基地1個,食品中農藥殘留檢測方法國家標準首批驗證單位1個,江蘇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首批理論研究基地1個,江蘇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南京財經大學基地1個,江蘇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個,省級公共技術服務中心(平臺)2個,江蘇省工程研究中心5個,江蘇省重點培育智庫2個,江蘇省統一戰線理論研究基地1個,江蘇省高校重點實驗室(含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培育建設點)5個,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含培育點)5個,江蘇省決策咨詢研究基地2個,江蘇現代服務業研究院1個,江蘇省科普教育基地(社會科學普及基地)1個,江蘇省科普產品研發基地1個,江蘇省科協“科技創新智庫基地”1個。學校現代服務業科技園為省級大學科技園,并獲評國家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2010年,學校作為完成單位之一的“糧食儲備‘四合一’新技術研究開發與集成創新”項目成果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2019年和2022年,學校作為第一完成單位、學校教師作為第一完成人,獲江蘇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十三五”以來,學校教師主持國家級縱向課題550余項,其中,國家級重大重點項目45項,省部級以上縱向課題近700項;90余項研究成果獲得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
學校主辦的《產業經濟研究》為全國第一本產業經濟領域的專業學術期刊,入選南京大學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AMI綜合評價核心期刊,獲評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文獻中心2016—2021年最受歡迎期刊、2024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全國高校精品社科期刊。《南京財經大學學報》入選南京大學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擴展版來源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AMI綜合評價核心期刊,獲評全國優秀社科學報、江蘇省高校優秀期刊,“國民經濟與產業經濟”欄目獲評高校社科學術期刊質量檢查與評估活動“特色欄目獎”。
學校面向國家、區域及行業發展重大需求,大力培育特色優勢研究領域,為服務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服務區域經濟社會和行業產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持。“十三五”以來,圍繞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和糧食流通領域的重大問題開展持續性研究,承擔了國家糧食行業發展多項重大研究課題,出版了《中國糧食發展報告》《長三角糧食發展報告》等多部專題研究報告,開發了一批新型、高效、快速的糧食收儲運加技術和糧食流通信息化與物聯網工程技術,在糧食流通制度、機制創新和企業管理創新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卓有見地的成果,糧食流通現代化指標與評估體系等多項糧食安全政策研究成果已被政府部門采納應用。學校獲批全國糧食行業(南京)教育培訓基地。圍繞我省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尤其是發展現代服務業的重大現實需求,大力加強現代服務業理論研究、應用研發、成果推廣和政策咨詢,已累計引進、孵化和培育現代服務企業30多家,承擔各類橫向課題1200余項,撰寫了《江蘇現代服務業發展研究報告》等專題研究報告30余部,研究成果被《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學習強國”等平臺刊發。近年來,學校數份提案被全國政協立案并交國務院相關部委會商辦理,收到國務院相關部委專函答復,多項建議被農業農村部、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明確采納,多項成果被省政府辦公廳、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政府部門采納,為國家和地方理論創新和政策制定積極貢獻力量。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不斷深化對外交流與合作。累計與近百所海外高校,以及聯合國糧農組織等國際組織建立良好合作關系。與新西蘭梅西大學合作舉辦非獨立法人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梅西學院,是新西蘭高校在江蘇省設立的首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與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合作舉辦工商管理(環境商務)專業本科教育項目。與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康奈爾大學、史蒂文斯理工學院,英國帝國理工學院、南安普頓大學、埃克塞特大學、雷丁大學,澳大利亞西澳大學,加拿大麥吉爾大學,德國馬爾堡大學等建立了中長期項目與短期項目并舉、學位項目與學分項目相結合、本碩博層次全覆蓋的國際交流與人才培養平臺。與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學、法國巴黎高等對外貿易學院等建立合作科研平臺;與新西蘭梅西大學共同設立數字經濟與可持續發展國際聯合研究院。學校入選AACSB商科教育聯盟會員單位。獲批面向港澳臺地區招收本科學生備案。獲批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高層次國際化人才培養創新實踐基地建設高校。獲批國家留學基金委創新型人才國際合作培養、鄉村振興人才培養、中美青少年交流等項目。擁有江蘇省高校國際化人才培養品牌專業2個,國際合作聯合實驗室2個,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平臺1個。累計培養來自29個國家的近3000名來華留學生,其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學生占比超過95%,學歷生占比約50%。學校持續加強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及外籍專家聘請力度,每年派遣多批教師分赴海外訪學或參加學術活動,不斷提升教師的國際化水平和教學科研能力。與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科學研究院、江蘇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江西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江蘇省質量管理協會、泰興市人民政府、南京市鼓樓區人民政府、江蘇省糧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江蘇省沿海開發集團、天衡會計師事務所、中國工商銀行南京分行、中國建設銀行南京分行、南京市城市建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金陵飯店股份有限公司、南京鋼鐵集團有限公司、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集團股份公司、西泠印社、江蘇省演藝集團等百余家單位在人才培養、社會服務、平臺建設、捐資助學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牽頭成立全國數智商貿、全國糧食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
展望未來,南京財經大學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高等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對江蘇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二十屆二中及三中全會、全國全省教育大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大力弘揚“四敢”精神和“艱苦奮斗、自強不息、搶抓機遇、敢為人先”的南財精神,以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為堅強保證,以服務國家戰略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為重要使命,持續深化“財經底色、糧食特色、工科亮色、文體增色”四大特色工程,堅持“創新驅動、特色發展、人才集聚、開放融合、民生筑基”五大發展戰略,在建設全國一流省屬財經大學的新征程上邁出更加堅實的步伐,為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支撐、作出更大貢獻。
(數據截止日期:2025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