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農業職業學院于2015年經貴州省人民政府批準成立,坐落于三水縈城、四湖托市的貴陽清鎮,是全省唯一一所農業高職院校,是全省涉農專業及學生最多的高職院校。學院獲農業農村部、教育部聯合認定為全國鄉村振興人才培養優質校,是省級高水平高職學校、省級特色骨干專業群、省級高水平專業群、省級高水平專業化產教融合實訓基地、省級示范職業教育集團等建設單位。
人才培養鑄根本。學院按照專業群對接產業鏈思路,設置畜牧水產系等7個系、25個專業方向,覆蓋一二三產業,學生規模15000余人,教職工682人。持續深化“三教”改革,強化師資隊伍建設。2024年,培育全國優秀教師1名,獲得省賽一等獎、二等獎各1項,其中一等獎團隊獲推參加國賽。2024年“技能貴州”項目獲批立項6個,其中《蔬菜生產技術》入選職業教育國家級在線精品課程,《植物病蟲害防治技術》入選省級一流核心課程。多次承辦全國、全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項目,師生在參加各級各類教學展示、技能大賽和創新創業大賽中,獲國家級、省級、行業類等獎項140余項,其中2023年榮獲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一等獎2項,2024年獲貴州省職業教育教學成果特等獎兩項、一等獎一項。同年,榮獲世界職業技能大賽食品安全與檢測賽項金獎、第二屆全國鄉村振興職業技能大賽農機修理賽項金牌、第十八屆“振興杯”全國青年職業技能大賽學生組創新創效競賽金獎。主辦的《種子》《耕作與栽培》影響因子增長顯著,進入國家卓越計劃(二期)期刊集群建設期刊。其中《種子》期刊是國家種業類唯一的中文核心期刊,榮獲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農業核心期刊、西牛計劃“十佳精品中文期刊”等稱號,學院畢業生就業率穩定在90%以上。
放眼世界樹形象。學院積極推動國際化辦學,與老撾、白俄羅斯、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家加強合作,融入“一帶一路”倡議。2022年以來,每年深度參與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活動,承辦、協辦項目共4個,獲“2023年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周國際合作優秀案例”;先后與老撾瑯南塔綜合職業技術學院、白俄羅斯維捷布斯克國立獸醫學院簽署合作協議,建立“中國貴州-老撾瑯南塔農業科技培訓站”;引進“澳大利亞農業職業教育培訓包”譯著系列叢書10本、白俄羅斯先進課程標準3門,建立5個海外技術技能人才基地、1個海外教師研修基地;舉辦國際學術會議與合作交流項目11個,師生參加國際化學術交流9000余人次,為老撾、開展技術培訓9期、培訓農業技能人員500余人次。
產教融合促發展。學院堅持開放辦學理念,緊扣現代山地高效特色產業,強化校政校企校地及校校合作,扎實深入推進產教融合工作。一方面打造職教改革“兩翼”載體。學院會同貴州大學、貴陽農投集團等單位,成立“中國貴州黃牛產教融合共同體”“中國現代山地生態農業產教融合共同體”“貴州生態漁業市域產教聯合體”,受邀加入中國現代畜牧業產教融合共同體等17個產教融合共同體,2024年新增合作企業43家,通過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打造高效協同的校企合作新生態。一方面強化產教融合基地建設。積極打造百宜開放性實訓基地,承擔實施基層農技推廣補助、非主要農作物展示評價、生態養殖示范基地、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產教融合實訓示范基地玻璃溫室建設等項目,建成白芨凍干粉廠等產業實體,總結出黔中高海拔地區水稻高產種植等5套關鍵生產技術,積極服務大中小學勞動教育實踐,基本建成服務現代農業技術創新示范推廣和學生實訓平臺。
服務社會顯擔當。作為首席科學家單位,學院牽頭生態家禽、玉米雜糧2個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和食用菌、辣椒2個綜合試驗站建設,緊密對接重點優勢產業關鍵需求,搭建“首席科學家+科研院所+地方農技部門”創新服務平臺和“工程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產業基地”產學研用平臺,貴州珍稀食用菌工程中心獲認定達到省級工程中心建設標準。開展家禽地方特色品種資源保護5種、玉米品種近100種、蔬菜品種展示評價500余種,推動成果轉化應用20余項,其中食用菌菌渣循環利用及配套綠色高效生產技術集成推廣應用獲2022年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成功申報立項省委重大問題調研課題、省科技支撐計劃項目、省基礎研究計劃項目11個,高質量項目立項數在全省高職院校中名列前茅,立項縱橫向課題較2023年增長32%。大力推進57項專利無償試用轉化,轉化應用率達82%。充分發揮貴州省農民教育培訓示范基地、省級示范性繼續教育基地作用。2024年組織舉辦耕耘者振興計劃、退役軍人鄉村振興家畜飼養員、畜禽屠宰肉品品質檢驗員等培訓16類、15336人次。依托學院12個產業專家團和科技特派員,開展各類技術服務1059次。
學院緊緊圍繞“立德樹人、農技為本”辦學宗旨,秉持“崇尚耕讀 技藝揚志 行貴以恒 匠心逐夢”校訓,走“特色創校、質量立校、人才興校、科技強校、改革活校”內涵式發展道路,著力打造“貴州省農業工匠的搖籃”,現已成為全省培養和輸送中、高級現代農業應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正全力打造成全省現代農業發展的“參謀部、政策箱、人才庫、創新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