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爾多斯應用技術學院坐落于國家重要的現代能源化工基地,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暖城”鄂爾多斯市。
歷史沿革
鄂爾多斯應用技術學院是在2008年開辦的內蒙古大學鄂爾多斯學院的基礎之上,于2015年4月整合內蒙古工業大學礦業學院、內蒙古醫科大學鄂爾多斯學院等辦學資源組建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地方高校轉型發展過程中教育部批準成立的第一批以“應用技術”命名的本科院校。2024年,學校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合格評估。學校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工作主線,秉承“知行合一 篤學致用”的校訓,堅持應用型、地方性的辦學定位,凝煉“應用為主,立地頂天”的辦學特色,致力于培養高素質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
辦學條件
學校占地總面積達76.62萬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積為33.3萬平方米,教學行政用房占14.77萬平方米。建成8個實驗實訓中心,87個實驗室與41個實訓室,實驗實訓室使用面積2.75萬平方米。館藏紙質圖書86.56萬冊,電子圖書62.11萬冊,數字資源數據庫29個。已建成萬兆級主干、千兆到桌面的校園網絡,總帶寬10.1G,無線網絡覆蓋整個校園,信息點近15000個。
辦學規模
現有在校生7500余人,12個教學學院(中心),4個教輔單位。
教師隊伍
學校現有教職工672人,其中專任教師451人,具有副高級及以上職稱教師 173人,占比 38.36%;“雙師型”教師165人,占比36.58%,擁有自治區級各類人才10余人,鄂爾多斯市各類人才60余人。
專業建設
學校開設28個本科專業(方向),3個微專業,涵蓋工學、理學、藝術學、管理學、醫學、法學六大學科門類。現有自治區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6個,自治區一流本科課程6門,自治區級教學實驗示范中心2個,自治區級教學團隊3個。建成全區首家智能制造實驗實訓中心,“云·智工坊”被評為自治區級眾創空間。
科學研究
學校建成省部級科研平臺3個,其他自治區級創新平臺8個。與地方政府、企業合作共建各類平臺7個。獲得省部級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省部級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2項,市級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6項。2022年被評為“鄂爾多斯市科技創新先進機構”。
人才培養
近三年,學校在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中斬獲國家級銀獎3項、銅獎7項,自治區級金獎8項、銀獎8項、銅獎5項及優秀組織獎1項,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獲批國家級和自治區級累計立項項目222項。在“挑戰杯”等大賽中獲得自治區級特等獎4項、一等獎9項、二等獎31項、三等獎71項。畢業生就業率穩居自治區本科院校前列。
合作交流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與內蒙古工業大學、榆林學院等多所院校簽訂了校際合作協議。加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聯盟、中國東北地區與俄羅斯遠東西伯利亞地區大學聯盟等合作團體,與俄羅斯伊萬諾沃國立化工大學簽署合作協議。
產教融合
依托地方產業和學科特色,構建了“1+7”產業學院集群,即1個實體化運行現代產業學院,7個專業化產業學院,其中2個為自治區首批設立的現代產業學院。設立6個校外產學研合作基地及148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與鄂爾多斯區域100余家企事業單位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
校園文化
學校獲評自治區文明校園。按照“校級活動創品牌、學院活動強特色、社團活動出精品”的理念,注重學校、學院、社團三級聯動,打造校級活動品牌化,學院活動特色化,社團活動精品化的三位一體校園文化格局。開展校園科技文化藝術節、大學生體育文化節、公寓文化節、校園年度人物評選等校級品牌活動。
面向未來,學校將不斷深化改革創新,強化內涵式發展,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特色鮮明的區域高水平應用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