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技術師范學院(Fujian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坐落于福建省會福州南翼的全國著名僑鄉、全國縣域經濟百強市福清市,現有五馬山校區和石竹山校區,校園占地近1200畝。
學校由福建省人民政府主辦,創設于1977年,前身為福建師范大學福清分校。2002年,學校二十五周年校慶之際,時任福建省人民政府省長的習近平同志專門給學校發來賀信,勉勵學校“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為加快推進福建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做出新的貢獻”。
學校于2002年開始本科辦學,2019年經教育部批準獨立設置為公辦本科高校,是福建省唯一一所賦予職教師資培養使命的應用型本科高校,入選福建省一流應用型建設培育高校、福建省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培育高校和福建省“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高校。建校以來,學校先后培養畢業生8萬多名。
學校現有13個二級學院,42個本科專業,2個一流應用型高校建設學科,6個培育建設碩士學位點,全日制在校生超12000人。有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6個、省級服務產業特色專業5個、省級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試點專業6個,元洪食品產業學院、化工新材料產業學院、網易-數字媒體創意現代產業學院入選省級產業學院。學校學科涵蓋文、理、工、教、經、法、管、藝等8個門類,逐步形成了以食品等優勢學科為牽引,以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學科專業為基礎,帶動材料、海洋、經貿、傳播等相關學科專業交叉融合的“食品+”學科發展格局,包裝工程專業入選校友會2024中國大學包裝工程專業排名(應用型)榜單中國頂尖應用型專業第一名。現有專任教師700余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教師近300人、高級職稱教師占比超40%,擁有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和全國“四個一批人才”以及福建省A類人才等省部級高層次人才。
學校發揮地處閩東南制造高地的區位優勢,對接福建省“四大經濟”、國家級開發區和千億產業集群,不斷強化有組織的科研。設有印尼研究院、黃檗文化與海上絲綢之路研究院、工藝美術研究院、華僑華人與融通中外文化研究中心等特色研究機構。建有食品軟塑包裝技術福建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等20多個省市科研創新平臺,獲批中國僑鄉(福建技術師范學院)研究中心。2021年以來,先后獲批省部級及以上項目200余項;獲教育部科研成果獎等省部級科研成果獎9項;103件咨政報告獲國家部級及以上采納。承擔政府企事業委托項目700余項,在“華龍一號”核電機組高頻振動防治、新能源汽車天窗玻璃關鍵功能性涂層開發、化工新材料生產工藝創新、塑膠管道關鍵性能提升、海洋養殖提質增效、海洋食品加工新方法新工藝等方面取得了多項重量級的成果,“車載人工智能團隊”“海洋食品全產業鏈科技創新團隊”入選省級科技創新人才團隊。
學校肩負起福建省職教師資培養的重大使命,成立福建省職業教育教師發展聯盟,成員超過138家,基本覆蓋全省中職學校。與省內各地市合作共建中職附屬校10所、中職基地校21所。省教育廳在學校設立福建省職教師資培訓中心,統籌開展全省職教師資培訓、職業院校教師技能大賽與“雙師型”教師認定工作。設有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研究院、福建省中職德育研究中心等特色研究平臺,牽頭開展三全育人、中本貫通、高職招考等一系列職業教育綜合改革探索,發布福建省職業教育年度質量報告。學校全面服務福建省教育改革創新與教師隊伍建設的相關做法被《中國教育報》刊載,成為助力福建省職業院校發展和名師、校長、骨干教師、班主任隊伍成長的搖籃。
學校是中印尼兩國元首共同推進的“兩國雙園”中國園區唯一一所高校。學校充分發揮僑緣優勢,主動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和中印尼“兩國雙園”項目,不斷拓寬合作交流渠道,先后與包括美國、英國、加拿大、印尼、日本、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地區的46所高校及機構建立了友好關系,開展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師生互訪等方面的合作。學校已招收來自印尼、越南、老撾、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一帶一路”國家的國際學生。設立全省首個印度尼西亞語本科專業,與印尼高校共建的福建省—印尼海洋食品聯合研發中心入選福建省“一帶一路”對外合作科技創新平臺。學校以“語言+技術”為載體,成為福建對印尼開展合作交流的重要窗口,全面服務中印尼“兩國雙園”建設的做法與成效,被《光明日報》專題報道。
立足新發展階段,學校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對學校辦學的重要囑托,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秉承“明德篤行 弘毅求真”校訓,努力在推進科技創新上闖新路,在擴大高水平開放辦學上勇爭先,在產城融合發展上作示范,在服務國家重大戰略上勇作為,在引領福建省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上久為功,向區域一流多學科、綜合性、應用型大學的辦學目標奮勇前進!
(以上數據截至2025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