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交通運輸職業學院是云南省人民政府舉辦,隸屬于云南省交通運輸廳管理,業務接受云南省教育廳指導管理的全日制高等職業學校。始建于1953年,2017年經云南省人民政府批準,教育部備案,組建“云南交通運輸職業學院”。學校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堅持工學結合、知行合一,構筑“大專+高技能”的技術技能人才“雙證”培養模式,成為以職業教育、社會培訓、技能鑒定為一體,產學研用協調發展的應用技術型高等職業院校。先后被評為全國交通職業教育示范院校、云南省高技能人才培育先進單位,獲得“國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貢獻獎”“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等榮譽。
學校本部位于滇中國家級新區安寧市,設有白魚口、穿金路等多個校區,占地面積1489.76畝,建筑面積32萬平方米。設有汽車、公路、航空、鄭和航運、智慧交通、軌道交通、公共服務與管理等13個二級學院,開設海陸空專業42個,其中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群被評為全省高水平A檔專業群。在校生規模1.5萬余人,畢業生去向落實率連續多年位居全省前列,被教育部評為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能力培訓基地;年均各類培訓、考試和訓練20余萬人次。
學校現有教職工733人,其中專任教師472人,“雙師”型教師238人;具有正高級職稱18人,副高級職稱145人,中級職稱166人;博士13人,碩士293人。全國技術能手6人,全國交通技術能手6人,全國青年崗位能手2人,全國交通運輸系統先進工作者1人,全國交通優秀中青年教師2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全國新時代職業學校名師1人,黃炎培杰出教師獎1人;興滇英才-省級教學名師9人,興滇英才-省級首席技師8人,云嶺技能大師4人,云嶺技能工匠5人,云南省先進工作者1人,云南省技術能手6人,形成了人才集聚“強磁場”。
學校是云南省雙高學校培育單位,在辦學中倡導“進校就是進廠、實訓就是上班,培養職業素養、打造工匠精神”育人理念,堅持走“政產學研用”深度融合辦學之路。與600余家知名企業建立不同層次的穩定合作關系,牽頭成立“云南省新能源汽車、云南航空、瀾湄國際航運”3個省級產教融合共同體,校企共建“百度智慧交通、寧德時代動力電池、未來空中交通”3個產業學院,建有校企合作中心37個,實習實訓基地47個(其中省級集訓、實訓基地8個)。入選“十四五”職業教育省級規劃教材4部,獲得省級及以上競賽獎項163項(其中國家級獎項8項),培養世界技能大賽中國集訓隊教練2名、國家隊翻譯1名、世界技能大賽國家集訓隊選手8名,建成世界技能大賽中國集訓基地2個、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3個;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項、省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項。
學校緊緊圍繞“智能科技+綠色能源動力+大交通”發展對應用技術及其人才的需求開展應用技術創新研究與人才培養,開展科技項目申報110項,申請專利10項,申建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省科學技術普及專項2個,推動建設博士后工作站,培育8-10行業技術創新中心,爭創省部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示范點,建設智能網聯汽車高原山地運行測試評價與運營大數據、無人機高原性能測試評價技術與運營大數據等技術創新平臺和高原全空間無人交通體系創新及場景應用中心;打造“高原無人機試航基地”“高原山地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基地”“智能航運測試基地”“無人交通產業制造基地”“無人交通文旅觀光基地”“無人交通產業學院”六位一體的云南省智慧交通科教項目,形成綜合智慧交通場景應用數據分中心、高原山地智能網聯汽車測試中心、低空高原航空器測試中心、智慧航道及智能船舶測試中心、跨境綜合運輸與智慧物流研究中心、交通基礎設施智能運維中心,成為云南交通職業教育科技創新高地。
學校主動服務“一帶一路”倡議,服務云南輻射中心大通道建設和“留學云南”品牌建設,形成以“中文+職業技能”為特色的國際學生培養模式。與緬甸云華師范學院共建“緬甸交通運輸職業技術學院”,與老撾和盛汽車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云南交通運輸職業學院老撾人才培養基地”,與越南老街高等專科學校、越南老街省綜合技術職業技能常年教育培訓中心等境外機構簽署MOU,與云南大學等高校合作聯合培養國際人才,累計培養國際學生150余人。建成“瀾滄江—湄公河流域國家船員考試培訓中心,為老撾、緬甸、泰國等國家培訓海事官員和航運從業人員200余人次,獲得瀾湄流域國家交通運輸部門高度認可。
今后辦學中,學校將緊緊圍繞服務新質生產力,堅持“四個面向”,服務好國家發展戰略,落實好省委“3815”戰略和交通強國、交通強省建設高層次技術人才培養需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加快申建本科層次交通職業大學,努力建設成為面向南亞東南亞,具有鮮明大交通特色的高水平、國際化一流職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