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醫學院地處有著“長江巨埠、皖之中堅”美譽的安徽省域副中心城市——蕪湖市。學校建于1958年,時為蕪湖醫學??茖W校;1970年并入安徽醫學院,為安徽醫學院皖南分院;1974年經國務院批準獨立建校,命名為皖南醫學院;1981年獲得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授予權;1998年一次性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價;2008年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并獲優秀等級;2018年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2020年通過臨床醫學專業認證,有效期六年。學校目前為安徽省重點支持立項建設博士學位授予單位。
學校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堅持以本科生教育為主、大力發展研究生教育、適度發展繼續教育、努力拓展對外合作辦學,聚焦培養高素質創新性應用型人才,形成了碩士、學士教育兩個層次,全日制教育、繼續教育、留學生教育三種類型的人才培養體系。學校是全國首批臨床醫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試點高校,有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7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8個。學校有本科專業35個,其中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4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0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省級特色專業9個,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1個。設有臨床醫學院、基礎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藥學院、法醫學院、麻醉學院等16個二級學院。
現有國家級“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1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全國“終身學習品牌項目”1個、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5門(其中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1個),有省級教學團隊27個,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省級“六卓越、一拔尖”卓越人才培養創新項目、省級卓越人才教育培養計劃、省級示范實驗實訓中心、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等41個,省級一流本科課程、省級精品類課程、省級智慧課堂(含試點項目)148門。獲省級教學成果特等獎3項。近年來,學校被評為首批全國健康學校建設單位、“全省黨建工作示范高?!迸嘤齽摻▎挝弧不帐 叭恕本C合改革試點高校、首批安徽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等。
學校以學科建設為龍頭,形成了以醫學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布局合理、特色鮮明的辦學格局。學科建設涵蓋醫、理、工、管、經、法、教育7個門類,實施“1+3+1”學科建設規劃,以省高峰學科臨床醫學為引領,推進省高峰培育學科基礎醫學、藥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協同,強化特色學科法醫學攻堅,促進其他學科協調發展。現有ESI排名全球前1%學科2個,重癥醫學科、普外科、神經外科、神經內科國家臨床重點???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1個,省重點學科2個,省重點專科、重點培育???8個。
學校有省重點實驗室、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省部級創新平臺18個。圍繞神經科學,依托兩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和皖南醫學院腦科學研究院,共同打造輻射長三角的腦科學產業先導區。依托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藥藥理三級實驗室、安徽省多糖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安徽省皖南地區植物藥活性篩選與再評價工程實驗室等平臺,聚焦中醫藥基礎、產業領域,承接重大攻關項目,為安徽中醫藥振興提供 “皖醫方案”。公開出版《皖南醫學院學報》《中國臨床藥理學與治療學》《Sleep Research》3種學術期刊。
學校以人才隊伍為關鍵,建設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師資隊伍?,F有教職醫護員工5846人(含直屬附院),其中高級職稱1131人。有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抗疫先進個人、全國優秀教師、中國醫師獎獲得者14人次,享受國務院及省政府特殊津貼56人,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及后備人選、省杰青、省優青、省特支計劃、江淮名醫等97人,省教學名師、省教壇新秀等71人。1個教師家庭榮獲首屆“全國文明家庭”,2個教師家庭榮獲“全國最美家庭”。
在長期辦學歷程中,學校涌現一批誨人不倦的知名教授,包括創建了我國首個神經病專科病房、撰寫首部神經精神專著的劉貽德教授;我國定量藥理學創始人之一的孫瑞元教授;潛心本草研究六十載、輯復了經典名著《唐?新修本草》的尚志鈞教授;國醫大師、全國七名內經專業導師之一的李濟仁教授;“經絡實質的二重反射學說”提出者、我校遺體捐獻第一人的汪桐教授,以及一大批愛崗敬業的優秀教師、勞動模范、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一代代皖醫人薪火相傳、無私奉獻,奠定了學校事業的基礎,成為學校最寶貴的辦學資源。
學校有直屬附屬醫院2所,非直屬附屬醫院9所,教學醫院26所。第一附屬醫院(弋磯山醫院)建于1888年,由美國基督教會創辦,為安徽省第一所西醫醫院和全國首批三級甲等醫院,我國外科學先驅沈克非、兒科學先驅陳翠貞、結核病防治事業先驅吳紹青、創傷醫學奠基人劉瑞恒、神經精神病學奠基人劉貽德等一批國內著名醫學家曾為醫院的建設和發展作出巨大貢獻。醫院于1926年創辦“蕪湖醫院護士學校”,1936年更名為“蕪湖醫院懷讓高級護士職業學校”,在國內享有很高的聲譽,學校第一任、第二任校長曾分別擔任中華護士學會(中華護理學會前身)正、副會長。醫院目前已成為皖南及皖江地區的醫療、教學、科研、預防、康復、急救中心。第二附屬醫院始建于1949年,前身系中國人民解放軍皖南軍區直屬附院,建院初期曾救治大量解放軍和抗美援朝志愿軍傷病員。自2012年整體劃轉皖南醫學院成為直屬附屬醫院后,醫院發展實現歷史性蝶變,目前成為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康復多功能于一體的公立三級甲等綜合醫院。
學校高度重視對外交流與合作,堅持開放辦學戰略,與美國、德國、英國、馬來西亞等國家和香港、臺灣地區的10余所院校建立了校際聯系與合作,簽署11個框架性合作協議。近年來,選派200余名教職醫護員工赴國(境)外參加學術交流、進修、訪學、培訓等,組織300余名學生出國(境)交流學習。自2021年起招收多個國家的留學生攻讀碩士學位。學校作為蕪湖市人民城市建設合伙人,深化長期戰略友好合作伙伴關系;與蕪湖、宣城、馬鞍山等市人民政府簽訂市校戰略合作協議,共建高水平大學。
學校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畢業生深受用人單位和社會各界好評,畢業生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6%以上,多次榮獲省就業工作先進單位稱號。建校以來,已為國家輸送了12萬余名醫療衛生人才,為我省乃至全國的醫療衛生事業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自辦學以來,學校秉承“精醫、尚德、求實、自強”的校訓,發揚“艱苦創業、求實自強、奉獻社會”的皖醫精神,形成了優良的辦學傳統。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學校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聚焦“國內有影響、特色鮮明的區域性高水平醫科大學”發展目標,深入貫徹創新、特色、應用、開放、協同發展導向,深化質量立校戰略、學科引校戰略、特色興校戰略、人才強校戰略、依法治校戰略、文化榮校戰略,推進政治領航工程、思想強基工程、組織賦能工程、作風鍛造工程、紀律固堤工程,實施培根鑄魂行動、專業培優行動、學科攀登行動、人才聚力行動、醫教協同行動、管理提質行動、文化育人行動、幸福皖醫行動,全面提升辦學實力和人才培養質量,為建設現代化美好安徽、服務人民大眾健康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2025年4月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