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財經大學是國家布局在西部地區重要的財經類院校,是黃河流域上游唯一一所具有本、碩、博人才培養體系的財經大學。學校起始于1952年成立的甘肅省人民政府行政干部學校;1958年,升格為甘肅財經學院,隸屬甘肅省人民政府領導,實施本科教育;1981年,成立蘭州商學院,先后隸屬原國家商業部、國內貿易部領導;1998年,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甘肅為主的管理體制;2001年,甘肅職工財經學院并入蘭州商學院;2002年,甘肅冶金工業學校并入蘭州商學院;2004年,甘肅省計劃學校并入蘭州商學院;2003年,增列為碩士學位授予單位;2015年,更名為蘭州財經大學;2018年,增列為博士學位授予單位;2023年,獲批設立統計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學校現有和平、段家灘、東崗三個校區,占地面積1700余畝,校舍建筑面積73萬多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4786.46萬元。校園綠化面積31.54萬平方米,被蘭州市人民政府授予“花園式單位”。圖書館館藏紙質圖書258.03萬冊、電子資源888.2萬冊,是甘肅省重要的經濟管理類文獻資料信息中心。
學校面向全國招生,現有全日制在校生近2.5萬人,其中,本科生2.1萬余名,博碩士研究生3200余名,繼續教育學員1.1萬余名。
學校現有教職工1537人,其中專任教師1198人,具有教授、副教授職稱教師576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教師1077人,專任教師中,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宣傳文化青年英才、省部級優秀專家、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入選者、甘肅省領軍人才、甘肅省學科帶頭人、甘肅省“飛天學者”、甘肅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等高層次人才154人(次)。入選教育部全國萬名優秀創新創業導師人才庫3人,有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省級教學團隊19個、省級高層次研究團隊3個、省級教學名師13人、省級創新創業教育教學名師7人、省級創新創業教學團隊5個。

學校以發展“新財經”為導向,形成了以統計學為引領,以理論經濟學為基礎,以應用經濟學和工商管理學為主體,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管理科學與工程、公共管理學、農林經濟管理、設計學、新聞傳播學等多學科專業交叉融合、共同發展的學科專業體系。有統計學、應用經濟學2個甘肅省一流(特色)學科,有統計學、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工商管理學、管理科學與工程、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公共管理學、設計學、新聞傳播學10個省級重點學科,有統計學博士后科研流動站、統計學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有應用經濟學、統計學、理論經濟學、工商管理學、管理科學與工程、設計學、馬克思主義理論、法學8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有工商管理、會計、金融、應用統計、國際商務、保險、資產評估、審計、新聞與傳播、稅務、法律、農業、公共管理、數字經濟、社會工作、國際中文教育、翻譯、電子信息、旅游管理、美術與書法20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在甘肅省屬高校中最早獲得MBA專業學位培養單位資格,具有“少數民族骨干高層次人才計劃”、“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計劃”碩士研究生招生資格。
學校堅持“質量立校、特色興校、人才強校”的辦學理念,秉承“博修商道”的校訓,弘揚“求實創新、開放包容”的校風、“厚德敬業、博學尚真”的教風、“勤學善思、明辨篤行”的學風,深入推進教育教學改革,不斷完善人才培養體系,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學校設有67個本科專業,其中,國家級特色專業3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8個,省級特色專業16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17個。有國家級一流課程3門、省級一流課程66門、省級精品課程26門、省級教學成果培育項目57個。獲得甘肅省教學成果特等獎1項、一等獎6項。入選教育部“課程思政”示范課程、甘肅省“課程思政”示范高校。金融學專業虛擬教研室入選教育部第二批虛擬教研室建設試點。有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7個。入選全國第一批國家級創新創業學院和全國第二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獲批省級首批“眾創空間”1個、省級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試點專業5個。近三年來,在各級各類創新創業競賽、學科專業競賽中獲得國家級獎勵858項、省部級獎勵1925項。建校70余年來,共為國家特別是西北地區培養和輸送了16萬余名經濟管理類專門人才。
學校設有研究生院、統計與數據科學學院、經濟學院、會計學院、工商管理學院、金融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法學院、信息工程與人工智能學院、財政與稅務學院、公共管理學院、農林經濟管理學院、藝術學院、商務傳媒學院、外語學院、國際教育學院(中亞商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創新創業學院(創新實踐教育中心)、體育教學部等20個教學單位。有甘肅省重點實驗室3個、甘肅省第一批新型高端智庫1個、“一帶一路”建設重要智庫1個、甘肅高校新型智庫1個、省級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3個、省級2011協同創新中心2個、第三批省級技術轉移示范機構1個、甘肅高校產業研究院2個。

學校緊密圍繞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進一步推動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等重大發展戰略部署,加強智力支撐和協同創新,為甘肅乃至西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近五年來,學校共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56項,立項省部級科研項目326項,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10項。在國內外核心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543余篇,出版專著、著作教材150部。獲得省部級科研成果獎勵44項,其中,甘肅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4項、二等獎12項、三等獎26項,首屆國家統計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1項、民盟中央理論研究課題二等獎1項。依托科學研究基地(平臺)和學科科研融合團隊,與省直有關部門、地方政府、省內外企事業單位等共建協同發展研究中心,與中央財經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上海財經大學、省商務廳、省科技廳、定西市人民政府、甘肅日報報業集團等多家單位簽署合作協議或設立產學研合作基地,搭建合作交流平臺,主動服務區域發展,咨政報告獲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肯定性批示12項、提案類5項、內參采納類95項,多項科研成果在相關領域得到轉化運用。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被教育部增列為上海財經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對口支援高校。率先加入“一帶一路”高校戰略聯盟、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一帶一路”研究分會、“中國-中東歐國家高校聯合會”和“絲綢之路大學聯盟”。先后與英國、法國、美國、白俄羅斯等國家的45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合作辦學關系,與英國胡弗漢頓大學聯合建立了“文化教育研究中心”,組建國內首個全日制“1+2+1”項目中美大學實驗班,開設全日制“1+2+1”項目中俄大學實驗班。成立“中亞商學院”、“甘肅省白俄羅斯研究院”、“新加坡絲路孔子學院”,積極打造服務共建“一帶一路”向西向南開放的平臺。
學校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把牢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使命,堅持精心育人、精細管理、精準施策、精品建設,著力實施強教學、強科研、強人才、強學科、強就業等計劃,創新建立第二班主任制度,實施研究生導師雙責制,獲評全省“一站式”學生社區“A”級建設高校,黨建工作質量不斷提升。目前,學校黨委下設18個二級黨委,1個黨總支,7個直屬黨支部,1個學生社區黨工委;設基層黨支部156個,其中教職工黨支部53個,學生黨支部97個,離退休黨支部6個。共有中國共產黨黨員4401人,其中在職教職工黨員1060人,學生黨員3079人,離退休職工黨員262人。

七十余載風雨兼程,七十余載春華秋實。展望未來,學校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升科學研究水平,切實增強服務社會發展能力,努力推進文化傳承創新,積極拓展高水平開放辦學格局,進一步提升學校的核心競爭力和社會影響力,為加快建設西部一流、全國知名的高水平教學研究型財經大學而努力奮斗,為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甘肅實踐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更新于2025年0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