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學院是教育部批準建立的一所山東省屬全日制綜合性大學,坐落在世界著名的風箏之都、國際和平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山東濰坊。學校辦學歷史可追溯至1951年,2000年由濰坊高等專科學校與昌濰師范專科學校合并,并入山東渤海進修學院的有關教育資源組建而成,先后入選省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立項建設單位、省應用型本科高校建設首批支持單位,2024年獲批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辦學條件
現占地面積1500余畝,校舍建筑面積84萬余平方米,校園風景秀麗、環境宜人,教學科研資源豐富,條件設施完備。資產總額22億元,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3.2億元。館藏圖書326萬余冊、數字資源42.5TB。建有高標準的大型體育運動場和4萬平方米的現代化多功能體育館,是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山東省教育骨干網城市節點單位、全國教育信息化理事會常務理事單位,入選山東省“智慧教育示范區(校)”創建單位,連年獲評省文明校園。
師資隊伍
現有教職工2039人,其中專任教師1549人,高級職稱人員762人,擁有博士學位教師702人,博士生、碩士生導師187人。有國家人才支持計劃入選人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泰山學者青年專家、泰山產業領軍人才、山東省高端智庫專家、山東省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入選專家、省級教學名師、省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等高層次人才46人,有省級教學團隊7個、省級科研團隊26個、“山東省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3個。
學科專業
設有26個教學單位,2024年本科招生專業59個,涉及理、工、文、經濟、管理、農、法、歷史、教育和藝術10大學科門類。擁有電子信息、機械、農業3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現有光學、區域經濟學2個省級重點學科和民俗文化學省文化藝術科學重點學科;有數學與應用數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2個國家級特色專業,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1個教育部綜合改革試點專業,山東省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3個,省級特色專業7個,山東省應用型人才培養發展支持計劃專業2個,山東省卓越工程師培養試點專業3個,山東省高水平應用型立項建設專業(群)7個,9個專業通過師范類專業二級認證;有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7門、省級一流本科課程37門,省級課程思政示范課程10門、省級思政課“金課”2門,山東省高等學校在線開放平臺上線課程137門、山東省繼續教育數字化共享課程17門;出版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1部,入選山東省一流教材3部。獲國家級、省級教學成果獎30余項,獲批國家級、省級教研項目201項;教師獲教學競賽國家級一、二等獎各1項,省級獎項112項。
人才培養
面向全國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招生,現有全日制在校生2.5萬余人、聯合培養碩士研究生60人、國際學生41人。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五育并舉”,深入實施“七四五”全環境育人工程。堅持應用型辦學定位,深化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探索形成“行業+企業+專業”育人模式,與濰柴、歌爾、天瑞重工等行業領軍企業共建現代產業學院9個,其中獲批省級現代產業學院4個、工信部“專精特新”產業學院1個、市級現代產業學院2個。現有山東省專業特色學院2個、山東省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個、山東省普通高等學校示范性實習(實訓)基地4個、山東省實踐教學基地1個。近年來,學生先后獲得世界大學生超級計算機競賽“最高計算性能獎”、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勵基金支持的“小平科技創新團隊”等榮譽稱號,在全國普通高校學科競賽排行榜賽事和山東省師范類高校學生從業技能大賽中獲獎2400余項,獲批省級以上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立項450余項。辦學73年來,累計為社會培養各類專門人才38萬余人,2024年用人單位對畢業生和人才培養滿意度均達99.5%。
科學研究
堅持“四個面向”,深入實施有組織科研,先后主持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科基金等國家級科研項目130余項;榮獲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科類)、山東省科學技術獎、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泰山文藝獎等省部級以上科研獎勵60余項;建有光纖傳感與光電信息山東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省先進動力裝備智能制造技術重點實驗室、智能物聯與大數據山東省工程研究中心、綠色催化新材料與光化學轉化山東省工程研究中心、現代蔬菜種業山東省高校協同創新中心、山東省智慧農業裝備技術服務黃河流域協同創新中心等市廳級以上科研創新平臺62個。出版專著260余部,發表SCI、SSCI、CSSCI等收錄論文及中文核心期刊論文1400余篇,其中多篇論文發表在PNAS、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cotechnology、IEEE TKDE等國際頂級期刊;存量有效專利380余件,軟件著作權320余項。公開出版學術期刊《濰坊學院學報》。
服務社會
堅持以服務社會為己任,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主動對接現代化強省強市建設,深入推進人才培養、科技支持、文化教育和高端智庫等服務,學校先后獲批“省級技術轉移服務機構”“省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近年來,與濰坊多個縣市區簽訂全面戰略合作協議,與企業共建研發機構,實現了對地方優勢特色和新興產業的全領域覆蓋和全方位服務,多項技術成果得到廣泛應用和推廣,先后建設濰坊鄉村振興學院、濰坊農業農村現代化研究院、濰坊企業家學院、科教產融合創新中心、和平學研究院、岳鎮海瀆研究院等合作平臺,主持編纂《濰坊通史》,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與文化傳承創新作出了積極貢獻。
國際交流合作
秉持開放式、國際化辦學理念,積極與國外科研院所、教育機構互聯互通,開展教師交流、學生交換、中外合作辦學以及國際學生學歷教育等交流合作。與俄羅斯、英國、法國、挪威、韓國、日本、馬來西亞、澳門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80多所高校及科研機構建立了友好交流與合作關系;招收40余個國家的國際學生來校學習。學校獲批“山東—中東歐青年人才實訓基地”“山東農產品國際品牌研究中心”兩個省外事基地和“濰坊RCEP研究中心”“和平學研究院”“城市外交研究院”三個省外事研究與發展智庫。
九萬里風鵬正舉,新征程砥礪前行。當前,全校上下正錨定目標、振奮精神,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秉承“厚德、博學、求是、創新”校訓,發揚“和衷共濟、艱苦奮斗、追求卓越”濰院精神,認真落實學校第四次黨代會提出的“三步走”戰略和“一二三四五”發展思路,全面實施辦學治校“八大工程”,凝心聚力求突破,挺膺擔當鑄新篇,為加快建設國內一流應用型大學而不懈奮斗!
備注:統計數據截至2025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