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學院是省屬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坐落在世界歷史文化名城、儒家文化發源地、孔子故里、東方圣城曲阜。學校溯源于1951年創辦的滕縣專區干部文化補習學校,前身為濟寧師范??茖W校,2007年3月,經教育部批準升格為濟寧學院。2008年11月,創建于1905年的百年名校曲阜師范學校整建制并入。
學校根植孔孟之鄉,沐浴圣地儒風,秉承“博學篤志、擇善敦行”的校訓,形成了“至誠至樸、求是求新”的校風、“誨人不倦、敦品勵學”的教風和“學而不厭、切問近思”的學風。學校秉持“學生為本、教師為先、服務地方”的辦學理念,圍繞建設高質量應用型大學的辦學目標,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辦學路徑,大力實施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著力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數十年弦歌不輟,幾代人薪火相傳,學校先后為黨和國家培養了10余萬合格人才,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先后被評為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省高校德育工作優秀單位、省級文明校園、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示范校、省中華經典誦吟特色學校、省教學管理工作先進集體、省教育招生考試工作先進集體、省企校合作先進單位、省大學生社會實踐先進單位、省綠化示范單位、山東省綠色學校、全省高校“物業管理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學校儒家文化和紅色文化資源得天獨厚。初等教育學院校區(原曲阜師范學校)地處曲阜明故城內,西臨孔廟,北接孔府,地理位置獨特,人文環境優越,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入選山東省不可移動革命文物名錄。1905年,孔氏家族在此創辦了新式師范學堂“曲阜縣官立四氏師范學堂”,孔子第76代嫡孫、衍圣公孔令貽為學堂第一任總理。1914年,學堂改名為山東省立第二師范學校。1926年,校內成立了魯西南地區最早的中共黨組織——中共山東省立二師支部。1929年,進步師生上演了轟動全國的反封建歷史話劇《子見南子》。1931年,組織魯南七校師生兗州火車站截車要求南下請愿抗日事件震動全國。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盟中央原主席楚圖南曾在此執教。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國務院原副總理萬里曾在此學習和從事革命活動。文化部原代部長、著名詩人賀敬之,著名作家吳伯簫等曾在此就讀。
學校占地1721畝,校舍建筑面積61.4萬平方米。現有全日制在校生24619人。設有19個教學單位,55個本科專業、22個??茖I,涵蓋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管理學、藝術學等9大學科門類。圖書館現有紙質藏書206萬余冊,電子圖書135萬余冊,電子期刊273萬余冊,電子資源數據庫44個。學校擁有完善的現代化教學設施和實驗設備,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2.57億余元。學?!爸腔坌@”建設特色鮮明,教育教學信息化、智慧化建設躋身山東省屬高校前列,被中國教育技術協會授予全國首家“智慧校園建設示范?!??!?G+智慧教育”項目入選教育部、工信部應用試點,“智慧教室”建設成果被山東省教育廳評為信息化應用典型案例,入選山東省智慧教育示范區(校)創建單位。學校實施校園景觀提升工程,校園內綠翠環繞、假山曲池,環境優雅,景色怡人。
學校是山東省應用型本科高校建設支持單位、山東省碩士學位授予精準培育單位。學校圍繞應用型人才培養,主動適應行業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調整優化專業結構,形成教師教育優勢突出、應用學科特色鮮明的學科專業體系。學校積極對接山東省“十強”產業和濟寧市“232”優勢產業集群,集中打造了化工、機電、信息、金融、生物、材料、教師教育等11個高水平應用型專業(群),其中,化學工程與工藝、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生物工程專業(群)為山東省高水平應用型立項建設專業(群),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獲批教育部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建有省級特色專業8個、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8個、卓越人才培養計劃試點專業2個、省級一流本科課程14門、高校課程聯盟上線課程24門、課程思政示范課2門。學校不斷強化教師教育辦學優勢,加大教師教育投入,高標準建設了“教師教育培訓中心”。
學校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通過實施“校地校企人才共引共享計劃”“青年博士化工程”“百名卓越人才支持計劃”等,持續加大高層次人才引育力度,人才活力不斷激發,人才效應日益彰顯。現有教職工1485人,其中碩士及以上1145人,獲聘兼職碩士研究生導師40人。擁有享受國務院特貼專家4人、省政府特貼專家2人,獲評山東省教學名師6人、獲省級人才稱號專家25人、濟寧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11人。現有山東省高?!包S大年式”教師團隊3個、優勢學科人才團隊1個、青年創新團隊發展計劃15項。
學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致力于培養符合新質生產力要求的復合型、創新型人才。在濟寧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立應用型人才培養基地,借助高新區企業密集和產業優勢,助推應用型人才培養。學校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建有省高校示范性實習(實訓)基地3個,校外實踐教學基地348個。近三年學生在省級及以上學科競賽中獲獎2371項,其中“全國普通高校大學生競賽排行榜”競賽項目獲獎218項,形成了濃厚的創新創業氛圍。
學校堅持科研強校理念,緊緊圍繞國家和區域重大戰略需求,凝練學科優勢,突出科研特色。大力加強學科平臺建設,建有省工程研究中心、省高校重點實驗室等省級科研創新平臺16個,濟寧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等市廳級平臺14個,組建了新能源研究院、靶向藥物研究院、光電功能材料研究院等校內研究機構25個。有省級科普教育基地和社科普及教育基地3個。化學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2020年以來,獲批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169項,發表論文854篇,其中核心期刊600篇,SCI、EI、SSCI等收錄519篇,獲授權PCT國際專利、中國發明專利共計118件。
學校積極服務地方,主動對接濟寧建設“制造強市”、打造現代產業體系的發展目標,全力構建“政校企互動、產學研結合”生態系統。學校與濟寧市、鄒城市、曲阜市等十余個地方政府簽署校地戰略合作協議,與濟寧能源發展集團、浪潮軟件股份有限公司等行業骨干企業共建現代產業學院13個,新能源現代產業學院、跨境電商產業學院獲批山東省現代產業學院,生物醫藥與健康食品特色學院獲批山東省專業特色學院,綠色地理信息專精特新產業學院獲批工信部首批“專精特新產業學院”。成立了33支專家服務團助力地方產業發展,選派博士教師到企業擔任科技副總。近三年,累計與濟寧能源發展集團、東宏集團、恒信集團、焦點福瑞達等行業企業簽訂產學研合作協議或技術合同800余項。
學校始終堅持開放辦學,積極對接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先后與俄羅斯、意大利、韓國等國家以及中國臺灣地區的50余所高校建立友好合作關系,在聯合辦學、學分互認、學術交流等領域開展了多形式、深層次的合作交流。學校入選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中歐教育人文交流服務計劃”,設立了海外研究中心,與俄羅斯、韓國等國家的多所高校開展本碩聯合培養項目,招收俄羅斯、哈薩克斯坦、蒙古國等多個國家的留學生來校學習。學校國際化辦學水平穩步提升。
回首過去,山林篳路;放眼未來,玉汝于成。學校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融入和服務新發展格局,堅持多元化發展路徑,不斷提升治校能力和辦學水平,緊緊錨定第二次黨代會提出的“1385”戰略,科學落實學?!笆奈濉卑l展規劃,在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上展現新的作為,為實現建設應用型本科大學的目標、開創學校改革發展的新局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2025年3月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