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學院坐落江西省新型工業城市——新余市。新余是一座充滿魅力的城市,這種魅力,源于“仙女下凡地”的美麗愛情傳說,源于“天工開物”的厚重科技底蘊,源于“興國調查”的紅色革命精神,源于“工業城市”的創業創新文化。
新余學院是與新余市共生共榮共成長的高校。1983年新余復市,新余學院的前身——新余職業大學于1985年應運而生。1992年6月,成立新余高等專科學校;2010年3月,經教育部批準升格為本科層次的新余學院,是新余市唯一一所公辦普通本科院校。校園占地2000畝,校舍建筑面積45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2.5億元,圖書館紙質圖書171.87萬冊、電子藏書134萬冊。在職教職工近900人,其中省級以上人才40余人,高級職稱230余人;在校生17000余人,設有新能源科學與工程、機電工程、數學與計算機、建筑工程等12個二級學院,現有36個招生專業。建校40年來,累計培養8萬余名畢業生。
新余學院是一所工學為主的應用型高校。堅持扎根新余大地、立足服務新型工業強市辦學,優先發展工科專業,初步形成了以工學為主、文理為基礎、新能源為特色的學科專業體系,2024年理工醫類專業占比為52.6%、畢業生占比為55.7%,能源動力、機械、電子信息等重點學科與江西“1269”和新余“6313”制造業重點產業鏈適配度較高。在全省高校率先啟動轉型發展工作,大力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走出了一條具有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特色的轉型發展之路,獲批為江西省首批轉型發展試點高校、全省唯一的“普職融合”改革試點高校,是教育部產教融合創新基地首批高校,入選教育部第二批1 X證書制度試點院校。
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升。同時獲批教育部“新工科”“新文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2023年,作為參與單位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作為主持單位獲得江西省教學成果特等獎。在全省高校第二輪專業綜合評價中,26個參評專業有1個專業排名全省第一、12個專業排名前50%。現有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省級一流專業、省級現代產業學院、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省級高水平教學團隊、省級一流課程50余門(個)。張景山老師所在團隊代表中國隊勇奪第18屆世界健美操錦標賽三人操和五人操兩塊金牌、團體賽銅牌的歷史性佳績。2023年、2024年最高錄取分數分別高出省控線81分、89分。畢業生就業去向落實率多年來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考錄國家電網人數多年來穩居全省高校第二。
科學研究水平逐步提高。作為主持單位獲批數十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獲得多項省部政府和行業協會科研獎,實現了新余市獲省自然科學獎零的突破,年度發明專利突破40項?,F有鋰基新材料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動力儲能電池及材料重點實驗室、江西省高等學校硅材料重點實驗室、江西省裝配式建筑綠色建造技術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交郵融合農村電商物流工程研究中心等多個國家和省級科研平臺。
服務地方貢獻日益彰顯。大力實施服務地方提效攻堅戰,先后與新余各縣區及周邊縣市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與新鋼集團、贛鋒鋰業等數十個龍頭企業、行業協會和商會保持緊密合作。牽頭組建江西省房地產建筑產業科技創新聯合體,聯合南昌大學、江西理工大學等高校共建產業研究院和現代產業學院,積極參與新余“書記部長進校園”“投資新余”等品牌活動。積極打造“工博士”服務團2.0版,入選2024年江西省優化營商環境優秀案例。近年來承接新余市“十四五”“十五五”多項前期重大課題研究,年度科技成果轉化技術交易金額突破1300萬元。
新余學院是一所文明和諧美麗的高校。學校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高標準推進基層黨建工作,1個支部入選全國高校黨建工作樣板黨支部,1個二級黨組織被評為全省教育系統先進基層黨組織,1個支部被評為全省高校首批樣板支部,4人獲評新時代贛鄱先鋒。思政工作多次在全省考評中名列前茅,3個項目獲全省高校思政工作精品項目重點培育建設立項。被評為第一屆江西省高校十大文明校園,被納入江西省創建全國文明校園先進學校行列,連續四年通過江西省文明校園復查。學校堅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打造了“沐浴經典”“真人圖書館”“周末文化廣場”等校園文化品牌;“沐浴經典”榮獲省高校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真人圖書館”活動榮獲全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優秀獎。學校近年多次榮獲全省“平安建設”先進單位。
站在新的起點上,學校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秉承“求新、求實、求善”的校訓,大力弘揚“解放思想、敢想敢干、搶抓機遇、真抓實干”的光榮傳統,努力踐行“育人為本、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的辦學理念,堅定不移地走內涵式發展道路,全面實施“五大戰略”,打贏“七大攻堅戰”,突圍搶位新征程,固本興新再出發,奮力譜寫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本科院校新篇章,為打造新型工業強市、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江西實踐貢獻力量。(數據截止2025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