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成立于1978年。2002年經青海省人民政府批準,升格為高職學院。2006年與青海省郵電學校整合。2015年建成省級重點高職院校。2018年獲第六屆黃炎培職業教育獎優秀學校獎。2019年建成全國200所之一的國家優質專科高等職業院校,是西北地區唯一入圍的建筑類院校。2020年獲評全國巾幗建功先進集體、全省首批“依法治校”示范校、首家“節水型高校”、青海省事業單位脫貧攻堅專項獎勵記大功集體。2021年被人社部評為國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貢獻單位,《通信工程監理》《綜合職業能力模擬實訓》兩門課程入選教育部課程思政示范課程。獲批青海省“雙高”建設計劃高水平學校建設單位。牽頭組建的青海建筑通信職教集團入圍第二批國家示范性職業教育集團(聯盟)培育單位。建筑全產業鏈虛擬仿真實訓基地入圍“國家級示范性虛擬仿真實訓基地”。建成省級“平安示范校園”。2022年入選“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培育創建單位、全國首批節水型高校典型案例,被評為全國教育系統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太陽能建筑關鍵技術研究與標準體系構建》獲青海省科技進步三等獎。2023年高質量通過省級“雙高”校終期驗收。承辦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首屆高職組建設工程數字化計量與計價賽項。入選青海省第二批“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高校和院系。獲評省級文明校園(2019—2021年度)。教師團隊獲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教學能力比賽(中等職業教育組)三等獎,實現我省在該賽項國賽的突破。2024年承辦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總決賽爭奪賽高職組土木建筑賽道一建筑工程數字化計量與計價組賽項。入圍省級黨建工作標桿院系1個、樣板支部3個。牽頭成立省級立項的青海高原清潔能源市域產教聯合體。學院先后獲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全國建設人才先進單位、全國和全省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等多項榮譽。
學院占地面積141.26畝。現有在校生4500余人,其中少數民族學生占比53%。學生獲省級及以上技能大賽獎項160余項,其中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一等獎1項、三等獎6項。2024年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銀獎1項、銅獎2項。第五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銀獎1項、人社部首屆“三區三州”職業技能大賽1金1銅、青海省職業技能大賽金牌1項。
學院現有教職工273人,其中專任教師200人,雙師素質教師95人,高級職稱72人(其中正高級職稱16人),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學位)81人,專任教師中雙師素質比例達47.5%、高級職稱比例達36%、研究生學歷比例達40.5%。培育全國先進工作者1名、國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貢獻個人1名、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2個、全國優秀教師1名、青海省杰出校長1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人,首屆新時代職業學校名師培養對象1人,省級黃大年式教師團隊2個。1支團隊入圍第三批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創新團隊培育建設單位。培養省級優秀專家、專業技術人才3人,青海省昆侖英才·高端創新創業人才項目之領軍人才1人、拔尖人才1人、教學名師4人、教學名師工作室1個。
學院開設覆蓋建筑通信兩大行業的31個專業,緊跟現代化新青海建設步伐,圍繞生態立省戰略,近年來新增水利水電、環境工程等人才緊缺型專業6個,建成國家級骨干專業2個、現代學徒制試點專業1個,國家級生產性實訓基地1個、協同創新中心1個,省級“雙高”專業群2個,省級優勢、重點(特色)專業12個、省級產教融合實驗實訓基地8個,以高質量專業供給凸顯辦學特色。牽頭成立青海建筑通信職教集團,入圍第二批國家示范性職業教育集團培育單位,和120余家行業企業、科研院所搭建融合發展平臺,培育省級產教融合型企業2家。與西寧(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聯合成立青海高原清潔能源市域產教聯合體。學院是國家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國家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培訓基地,省級職業教育師資培養培訓基地、省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被教育部、住建部命名為建設行業緊缺型技能人才培養基地。
學院堅持以服務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就業為導向。建校47年來,為青海省經濟和社會發展培養“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專業技術和管理人才5萬余人,培訓專業技術人員19萬余名。畢業生就業率、專業對口率和用人單位滿意度均保持在90%以上,呈現“進口旺、出口暢”的良好態勢,培養的畢業生占青海省建筑、通信行業80%以上,被美譽為“青海建筑通信行業黃埔軍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