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仁職業技術學院是2002年經貴州省人民政府批準成立的綜合性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職業學校。學校坐落于貴州省銅仁市,地處武陵山區腹地,校園總占地1397畝。
學校底蘊深厚,追求卓越。學校辦學歷史可追溯至1938年國立三中江口分校農職部。學校萌發于民族覺醒之時,誕生于新世紀奮發之際,成長于民族復興之中,始終深耕黔東革命老區,秉承紅色基因,矢志不渝追求卓越發展,2013年以優秀等次建成國家骨干高職院校,2015年成為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和貴州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19年獲評國家優質高職院校,2021年成為全國鄉村振興人才培養優質校,2024年以優秀等次完成國家首批“雙高計劃”建設。
學校協調發展,特色鮮明。圍繞貴州“四新”主攻“四化”主戰略和“四區一高地”主定位,立足綠色銅仁現代化建設,調整優化專業結構,形成以農類為特色,農、醫、理、工、經、管等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體系。設有農學院、藥學院、醫學院、護理學院、工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信息工程學院、人文學院、國際教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等10個二級辦學分院,現開設招生專業25個,涵蓋農林牧漁、醫藥衛生、電子與信息、財經商貿、旅游、食品藥品與糧食、土木建筑、裝備制造等8個專業大類。現有國家級高水平專業群1個、國家重點建設專業1個、國家級骨干專業5個、省級(特色)骨干專業群3個、省級重點(特色)專業1個。
學校鑄魂強師,名師薈萃。堅持人才興校,“引、育、用、留”四力齊發,“教學、技術、服務”三能并重,鍛造了一支德技雙馨的高水平師資隊伍。現有在編教職工共975人,其中專任教師746人,高級職稱352人、碩博士478人,雙師型教師402人。有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國家級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國家級教學團隊各1個、省級教師教學創新團隊2個、省級優秀教學團隊3個,有全國教書育人楷模1人、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2人、教育部新時代職業學校名師(名匠)1人、國家級技能大師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人、省級職教名師5人、省級技能大師7人,教師還榮獲全國教材建設先進個人、黃炎培職業教育杰出教師獎等殊榮。
學校精育良才,立德樹人。堅持質量立校,深入推進“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著力培養“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現有在校生11355人。建成國家精品課程1門、國家在線精品課程2門、國家規劃教材6部,有“互聯網+農業”開放性實訓基地等國家級實訓基地3個,獲批宏志助航計劃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能力培訓基地。累計培養了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華茜、全國脫貧攻堅楷模羅煥楠等近10萬名優秀學生,學校榮獲“全國教育工作先進單位”“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全國高職院校“育人成效”50強,榮登全國高職院校學生發展指數100所優秀院校名單。
學校銳意創新,服務發展。堅持科研強校,大力培育科研重點平臺,推動科教融匯。建有民族中獸藥分離純化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國家民委重點實驗室等省部級以上高層次科研創新平臺和團隊13個,研發生產獸藥產品35個,授權專利762項,獲國家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及省級最高獎項5項,獲省級科技進步獎5項。獲批首批“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示范基地”,建有11個省級培訓基地。學校連續2年獲全國高職院校“服務貢獻”50強。
學校教產融通,協同育人。堅持產教融合,著力推動企業由“渴求人才”向“投資于人”轉變,促進學校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牽頭組建銅仁市新型功能材料產教聯合體、生態茶產教融合共同體、銅仁職業教育集團等省級產教融合平臺4個,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等企業共建產業學院4個,與格力電器等230余家企業在現代學徒制、訂單培養、資源共享、專業共建、師資互聘、人才共育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完成國家現代學徒制試點建設。
學校面向世界,開放辦學。堅持開放活校,按照“立足東盟、面向亞洲、放眼世界”的國際化辦學思路,開啟了貴州高職院校來華留學教育先河。累計招收國際學生1300余人,在老撾成立“銅仁職業技術學院分校”,建立境外實習實訓基地和技術技能培訓中心,向境外輸出專業標準1個、課程標準6門、職業標準2個。學校連續3年蟬聯全國高職院校“國際影響力”50強。
功崇惟志,業廣惟勤。站在新起點上,學校將始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定職業教育定位、屬性和特色,堅持“立德樹人,以技立業,服務社會”的辦學理念,秉承“明德、求真、篤行、自強”的校訓,弘揚“團結奮進、求實創新、卓越奉獻、敢為人先”的新時代銅職精神,扎根銅仁、服務貴州、輻射西部、面向全國、放眼世界,加快建設高水平高等職業學校,奮力譜寫學校高質量內涵式發展新篇章。